浙江省社科联与潮新闻携手策划制作的“大道浙学”系列AI短视频,已于8月31日正式上线。
今天推出第七期——让我们跟随AI镜头,去见见明代思想家王阳明。
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他创立“阳明心学”,一生的活动足迹几乎遍及中国,其讲学活动范围也遍布大江南北,“心学”弟子无数。而“阳明心学”的历史命运几乎和他本人的生命历程一样多舛。
近十数年来,“阳明心学”在社会各个层面传播,同时得到学术界的热烈响应,迅速成为一门“显学”,他也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明朝一哥”。但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王阳明和他的思想?和今天的视频一起,去慢慢走近他。
附:“大道浙学”第七集旁白,方便观看。
1508年夏的龙场月夜
一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划破长空
被贬官至蛮荒之地的王阳明
终于在近乎不惑时
找到困扰他半生的“理”
不在外物 而在心中
他确信
心即是道 即是理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阳明心学”由此诞生
此后十多年
通过南北各地的官场磨砺与论道讲学
王阳明逐步完善良知心学体系
王阳明所悟之道
源头藏在他年少时的志向中
1472年10月31日
王阳明生于浙江余姚的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是状元
幼时
他已萌生“读书学圣贤”的初心
这铸就他日后历经百死千难的底气
少年王阳明曾笃信程朱理学
朱熹说“格物穷理”
他便对着一丛竹子日夜相“格”
却始终不明“理”在哪里
反因疲累致病
28岁那年
王阳明成为会试第二人
赐二甲进士出身第六人
有了经世济民的通道
也从此深陷官场的暗流
立德 立功 立言
悟圣人之道 成就“真三不朽”
是一条九死一生的坎坷之路
王阳明为忠良鸣冤
触怒宦官刘瑾
被廷杖三十
由兵部主事贬为龙场驿丞
山野荒凉
民生艰难
当龙场两处潮湿的溶洞
分别被命名为“玩易窝”“阳明小洞天”时
“心学”的根脉已经融入历史的长河
1517年
王阳明到任南赣巡抚
时人多叹匪患此起彼伏
而王阳明揪出了它的根源
那就是治理混乱
文教落后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每一次战役结束
他都建县治 设县学
平和 崇义 和平
这些县名
就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王阳明从未忘记成为圣人的志向
稍有闲暇 便开坛讲学
进一步传播“阳明心学”
南赣平叛是“心学”的实践
1519年
宁王朱宸濠起兵谋反
王阳明声东击西
张疑设伏
以万余之兵
大败宁王十万大军
然而
朝堂上
王阳明反被诬陷
不过
他已淡看宠辱
在百死千难的磨炼中
“阳明心学”进入全新的境界
这就是——致良知
1521年秋
王阳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虽然经历了祖母、父亲、妻子相继离世的打击
但他总算可以有一段静好岁月
开启他最为钟爱的讲学生涯
山阴禹穴 弦歌不断
余姚中天阁 一月四讲
他的弟子们
为他增刻《传习录》
创建阳明书院
修复稽山书院
讲堂上
王阳明拈花微笑
故乡的水土花木
才是他认识世界的起点
1527年
朝廷又派他前往广西平叛
已患重疾的王阳明
一路行走 一路讲学
杭州的天真书院
衢州的草萍驿
南昌的南浦驿
吉安的螺川驿
都留下了他的“四句教”
平叛后归乡的卧船中
1529年1月9日
57岁的王阳明溘然长逝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连同他的经典名句
如今仍在时代的潮声中回响
明清时期的思想启蒙
20世纪初的革命实践
乃至新时代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
无不有阳明心学的元素
今天我们致敬王阳明
是因为
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