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OA系统 | OA系统

“中国高校外语慕课的学习成效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获结项优秀

发布时间:2025-08-21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项目名称:中国高校外语慕课的学习成效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批准号:19CYY049

所在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项目负责人及单位:骆蓉(杭州师范大学,现任职浙江大学)

最终成果: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代表性论文:

1. What Makes a Good-quality Language MOOC? An Empirical Study of Criteria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Online Language Courses from Learners’ Perspectives,RECALL,2021年第2期。

2. 《外语类线上线下混合一流本科课程设计与构建》,《外国语文》,2021年第3期。

3. 《海外学习者视角下的国际中文慕课质量评价研究》,《对外汉语研究》,2023年第2期。

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一)主要内容

中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已发展为世界第一。但长期以来我国慕课存在“量”与“质”不均衡发展的现状,全国高校慕课建设已陷入求快和求量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与高等教育精深走向的“精细式提升”理念相违背。在中国,外语慕课经历了十年蓬勃发展,由中国高校建设完成的外语慕课已超过600门。但目前外语慕课质量参差不齐,存在较多质量隐患,还没有科学客观的质量评价标准或工具。本研究在国内外第一次提出构建外语慕课质量评价体系,包括面向外语MOOC和SPOC两大场景的质量评价量表。本研究采用大样本数据调研,调查了20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和12门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受试对象涉及来自北京、内蒙古、吉林、辽宁、江苏、浙江、贵州、新疆共15个省市23所高校的7042名学生。本研究结合大样本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访谈、专家咨询、学生访谈等方式,从学习者、专家和教师等多重视角出发,编制了面向外语MOOC与SPOC学习者的两套外语慕课质量评价量表,合并形成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评价体系。外语MOOC与SPOC质量评价量表均下含课程内容与设计、外语教师素养、教学管理和技术支持下四大维度,分别包括30和33道题项。

(二)重要观点

本研究详细介绍了外语MOOC和SPOC质量评价量表的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师素养、教学管理和技术支持四个维度,呈现了学习者对各维度整体及各自二级指标的评价情况,同时基于不同课型、性别与专业分析了高校外语慕课质量要素的差异特征。首先,对于外语MOOC学习者而言,教学内容与设计成为质量认可度最高的维度,对教师素养和技术支持认可度较好,对教学管理的认可度最低。其次,外语SPOC学习者对在线和本地教师教学素养的认可度最高,对教学内容与设计和技术支持两大维度的认可度较高,而对混合教学管理维度的认可度最低。两类学习者对不同类型外语慕课(通用类、特殊用途类、文化类、语言学和文学专业类)的质量认可度有所差异,不同性别和专业学习者同样对外语慕课质量评价的各维度存在系统性差异。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当前,我国高校外语慕课数量已超过600门,位于世界第一,但外语慕课质量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尚未开展正规的外语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也没有标准或工具来衡量学习者对外语慕课质量的评价。本研究在国内外第一次提出构建外语慕课质量评价体系,包括面向外语MOOC和SPOC两个场景的质量评价量表。本研究意义主要包括:

首先,科学规范的外语慕课质量评价标准可为高校外语教育者和研究者提供教学诊断与反馈。量表可反映学习者的行为数据、学业表现和参与度,有助课程教学者调整教学策略,长期有助于提升外语慕课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与满意度。

其次,外语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为教育机构的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教育机构可以获取大量客观的外语慕课数据,如课程受欢迎程度、学习者参与度、课程完成率等,有助推动在线外语课程的新一轮改进和调整。

再次,外语慕课质量评价体系可凝练出优秀的在线外语教学案例和教学创新方法,为助力AI时代的智慧课程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能有效推动数智时代外语教育体系的质量提升。

项目负责人简介:

骆蓉,现任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研究方向为技术赋能的外语教育和中国文化全球数字传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和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5项。主持3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包括两门国家级慕课《印象英美—穿越时空之旅》和《风从东方来:今日中国概况》,两门慕课服务社会和高校学习者累计近30万。近年来在SSCI、CSSCI及各类报刊发表文章近30篇,担任十多家SSCI期刊的长期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