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迎接浙江省社科联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全面展示五年来全省社科普及工作的创新成果,特别推出社科普及创新活动案例和红色基地精品活动案例。这些案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活动设计新颖、实践故事生动、呈现方式丰富,具有典型意义。期待通过本栏目,让更多优秀的社科普及案例得到推广传播,推动社科普及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公众人文素养作出更大贡献。
一、案例目标
绍兴市社联以深度挖掘浙东运河文化内涵为核心,创新打造“浙东运河文化的研究与普及”系列活动,编纂《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丛书及构建多维度传播体系,通过学术化、多语种、沉浸式的科普活动设计,实现浙东运河文化的系统、广泛、深入传播,有效提升运河文化的学术厚度与大众认知度,深度浸润国内外受众,促进古老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二、案例背景
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的重要指示,落实《绍兴市 “十四五” 文化研究工程实施方案》中对本土文化挖掘与传播的要求。
绍兴本地教师李老师在带学生开展“家乡文化探寻”实践课时,常遇到这样的困惑:想让孩子们了解浙东运河的历史,找到的资料不是过于学术化,孩子们看不懂;就是碎片化信息,难以形成系统认知。有次讲到古纤道的作用,学生们满脸茫然,她只能凭着模糊的记忆勉强解释,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眼神,李老师既无奈又着急。不只是学生,很多土生土长的绍兴人对家门口这条运河的文化内涵也知之甚少,运河文化的传播面临着形式单一、贴近性不足、大众接受度低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绍兴市社联策划实施“浙东运河文化的研究与普及”系列活动,组建高端学术团队打造《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丛书,同时创新多语种传播、全员参与的科普模式,让运河文化以更易懂、更多元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
三、案例设计
(一)组建高端学术团队。为打造高质量研究成果,通过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社科网等权威平台面向全国广邀专家。吸引了如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谭徐明,中国水利报社原副总编辑张卫东,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张环宙等业内高水平专家参与,历时两年完成10册约450万字的《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丛书,系统涵盖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等多领域内容,为运河文化学术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二)构建高层次发布与传播矩阵。精心策划成果发布系列活动,吸引国内十余家媒体聚焦报道,与浙江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赠书仪式,向30余家省、市级图书馆藏机构及知名专家赠书,并组织与会专家及参会人员开展重走浙东古运河活动,沉浸式体验运河文化,进一步增强参会学者们的深度感受。
与浙江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赠书仪式
(三)创新多语种传播的科普模式。充分发挥省级科普基地——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多语种优势,开展“17国语言运河宣讲”科普宣讲,组织学生制作多语种运河故事视频。通过官媒平台把绍兴故事讲给世界听,同时借力社区传播平台、校园平台等,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绍兴人提供假日休闲打卡的新视角、新选择。意大利面料商马克在柯桥轻纺城打拼五年,同事分享的多语言运河宣传片,让他惊喜地发现每日经过的太平桥有六百年历史,古纤道、斗门古闸、东浦古镇等景致藏着东方智慧,清澈的鉴湖水居然是他越来越喜欢的黄酒的灵魂配方,他当即规划路线,计划每个周末要循着视频打卡这些地方,做运河文化的探索者。
17国语言运河宣讲——西班牙语之《八字桥》
(四)创设全员参与的科普传播。以提升公众人文素养与文化自信为目标,从不同维度推动研究成果的传播与应用。发动本土社科成员单位及工作者全员参与运河文化科普成果的创造和科普传播。组织学会专家撰写运河主题科普美文,在“社科越读”开设专栏“流浙东运河 淌古今绍兴”宣传,连续推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组织科普基地拍摄制作运河主题短视频《境绝利溥话鉴湖》等,由社科工作者和志愿者担任主讲人;在诸暨市博物馆举办“鉴古铸今——浙东运河文化主题篆刻邀请展”;省级科普基地绍兴博物馆、黄酒小镇,省级社科人文空间浙东运河博物馆等设计运河主题研学游:通江达海——运河流过我家乡、越酒行天下·运河连古今;市社联还组织社科人文宣讲团专家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形成多主体共同推进运河文化普及的绍兴实践。
省级科普基地绍兴博物馆组织“通江达海——运河流过我家乡”研学游学员们亲手DIY,制作专属自己的小小乌篷船
古城in象——打卡绍兴故事:《境绝利溥话鉴湖》
四、案例成果
(一)活动数据
直接覆盖:《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丛书向30余家省、市级图书馆藏机构及知名专家赠书,多语种运河故事视频通过官媒平台、社区及校园传播平台扩散,覆盖国内外众多受众。
深度参与:省级科普基地设计的运河主题研学游吸引1000多名学生参与,30多场基地宣讲活动惠及线下听众2万余人,社科人文宣讲团专家深入基层开展多场宣讲,让参与者沉浸式感受运河文化。
线上传播:运河主题短视频全网点击量累计超3000万,广泛触达国内外网友。
(二)公众反馈
陆炎老师刚来绍兴高校工作时,对浙东运河知之甚少。接触到“社科越读”专栏的运河科普文章和多语种运河宣传片后,他感慨道:“这些内容太精彩了!让我快速了解了运河的历史文化和智慧,太平桥、古纤道这些景致在我眼中变得格外有意义。”他参与的运河主题研学游也让他赞不绝口:“搭建乌篷船、体验纤夫生活,这样的活动生动又有内涵,帮我真正走进了绍兴的运河文化。”陆炎老师表示,这些运河文化普及内容和活动,让像他这样的新绍兴人能快速融入并爱上这座城市,在师生中也很受欢迎。
(三)媒体报道
中国新闻网、潮新闻等十余家媒体对相关活动进行全面报道,各项成果被学习强国、Tiktok海外版等媒体报道转发。
运河研学游:当黄酒遇上运河,会擦出怎样新的火花?绍兴黄酒小镇联动浙东运河博物馆开展“越酒行天下·运河连古今”研学实践活动,探寻黄酒与大运河的深厚渊源,学习“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运河精神。您可以在运河园广场中寻找“越酒”曾在运河上“行天下”的蛛丝马迹。通过探讨“越酒行天下”的古今含义,了解浙东运河作为“水上高速公路”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可以在运河边“变身”纤夫,弓步弯腰,埋头卯劲,体验纤夫的辛勤付出。与此同时,黄酒小镇和博物馆还组织开展参观博物馆、搭建乌篷船、制作酒垫DIY等一系列活动,让您在游中有学、学有所得。
研学热线:0575-8538 8880
研学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锡麟路37号
省级科普基地绍兴黄酒小镇联动省级社科人文空间浙东运河博物馆开展“越酒行天下·运河连古今”研学实践活动
案例负责人:章燕
审核专家:李建兴 绍兴市社科院 社科类副研究员
出品单位:绍兴市社联
推荐单位:绍兴市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