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OA系统 | OA系统

浙哲共富行:一张联票串起重点村的共富新路

发布时间:2025-08-11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盛夏的墨林古村,突兀的墙面被画笔点染出打卡胜地,寻常集市因“盲袋”摊位注入新的营销点子,乡村音乐会的青春旋律与竹编非遗的传统韵味交相辉映……一场融合社科智慧与青春力量的志愿服务行动在此展开。作为宁波财经学院入围浙哲共富行的项目,团队师生依托电子商务、艺术设计、英语等学科专业技能优势,通过联票模式消费联动激活各业态协同发展,为这座近千年古村注入创新活力,探索出“社科赋能、青春助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串起了这条首批省级重点村联合发展的共富新路。

立足特色,对症提良方

“本以为大学生可能会来走个过场。”墨林村书记郑浩起初还有些疑虑,当他看到学生们顶着38℃高温攀着高梯画墙绘,踩着晨露走村入户做调研,这份疑虑渐渐变成了信任。

团队带着“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的理念扎进这座被列为2025年浙江省首批(山区海岛县)省级重点村的千年古村:走访50户村民、200余位游客,用问卷和访谈梳理出古镇发展痛点,最终形成的《墨林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成了村子发展的“对症药方”。

视野不止于墨林一村。团队联动周边4个特色村,策划出片区联合发展的品牌名称、宣传语及LOGO,创新提出“三乡十村发展联票”方案——用一张联票串联起沿线的古村风貌、非遗技艺、生态风光,让散落的“珍珠”串成文旅“项链”。

“一村一品、片区联动”,团队设计分层联票体系,助力古村生态艺术写生综合体打造。团队经过走访调研了解到:墨林古村留存明清建筑,砖木雕刻、石板街巷营造天然艺术氛围,历史上便是文人写生雅集地;梓誉宗祠承载宗族文化,木雕、壁画是传统艺术鲜活样本;花溪依山水成景,四季生态独特。三村因历史积淀与自然禀赋,长期吸引写生爱好者。团队因此设计出“基础写生联票”,覆盖三村核心写生区,可参与墨林夜间灯光写生专场、梓誉宗祠文化导览课,借助花溪生态写生地图开展创作。此外,“主题拓展联票”在基础体验上延伸。新增樱花村花卉写生专区,春季樱花盛放成独特创作素材;配套潘庄村艺舍自助厨房,方便创作者补充能量。樱花季的“升级体验票”强化了季节专属体验。“全包体验联票”旨在实现片区资源深度整合,涵盖10村特色,从白云山甜柿基地农事写生,到石头村星空露营速写,丰富创作场景。

团队将和“三乡十村”联合宣传推广,提出以“保底 + 分成”双轨制保障各村利益,通过“资源整合 + 联票牵引 + 服务赋能”三轴联动,破解单一村落承载力有限、业态同质化问题,借专业化服务体系提升艺术教育价值,构建差异化、可持续的古村写生生态。

专业技能“接地气”传递民生温度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墨林好市”摆起的摊位前,总围着好奇的村民。“盲袋里面可能是多肉,也可能是学生设计的文创,拆开才知道。”团队成员卢佳一边麻利地打包,一边解释这种创新售卖方式。最终,经过为期两周的盲袋销售,共计收入650元,悉数变成了电饭锅、被子和慰问金,送到了村里2户困难户手中。

“小张老师,这个直播镜头怎么调才能显脸小?”在村文化礼堂,拥有10万+粉丝的学生张佳琪正手把手教村民做直播。她带的“新农人培训班”已吸引不少村民报名,初步培育了12名新农人,经过直播运营指导,其中一位竹编非遗工匠首播便获得3万+的点赞数。

设计专业学生则化身古村“美容师”。他们攀着3米高的梯子,以斑驳墙面为画布,10天完成近100平方米的彩绘。一户老爷爷的小卖部经改造后焕然一新,爷爷看着自家店铺“大变样”,笑得合不拢嘴:“这些学生娃真厉害!画得又快又好,爬那么高的梯子都不怕!”爷爷表示现在日均营业额较以往翻了三倍多,自己和奶奶的生活费都不需要孩子负担了。

多元服务共绘振兴新图景

英语专业学生摄制全英文宣传片,让墨林之美跨越语言隔阂,助力墨林古镇“走出去”;以青春之声驻唱乡村音乐会,为古村增添青春旋律。团队深入挖掘竹编非遗文化,注入现代活力;联合磐安交警开展交通安全宣讲,参与人数达200余人,将实用交通安全知识送到村民身边。 团队搭建运营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矩阵,设计撰写文案助力古村“出圈”,一个礼拜时间,粉丝数新增1200余人,累计浏览量6.4万,墙绘打卡点线上互动数激增,增强了和游客的互动性。

12名新农人、1200新增粉丝量、首播3万+点赞数、100平方米彩绘、翻三番的营业额……如今的墨林古村,墙面会“说话”,特产能“上网”,非遗有“新貌”。立足专业、扎根乡村,这样的社科实践才有生命力。

策划:潘璐婷

作者:姚屹涛、石容毓

审核:张海峰(宁波财经学院副教授)

作品单位:“象心”社科志愿服务大队——(“墨林共富计划”——青年志愿赋能墨林片区联动共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