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甬江涌潮:共探智媒时代的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25-07-07

|

来源:浙江省传播学会

浏览:

2025年6月20日至21日,由浙江省传播学会、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宁波大学现代传播研究院、中国新闻史学会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数与智:智媒时代的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暨2025年浙江省传播学会年会在宁波大学成功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省内外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学者共计130余名,共同探讨智媒时代新闻传播理论变革与创新。

宁波大学党委副书记冯杰在致辞中代表宁波大学向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达诚挚的欢迎,并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宁波大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情况。随后,浙江省社科联顾问、原副主席、一级巡视员邵清致辞,他结合会议主题阐释了智媒时代社科成果的大众化传播问题。浙江省传播学会会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求是特聘教授吴飞教授致辞中强调新闻传播学科正处在亟待创新的关键时刻,技术革新带来的困惑也需要研究者在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中寻找答案。大会开幕式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执行院长李乐主持。

大会主旨演讲由浙江省传播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吴赟教授主持。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教授发表了题为“反思数字时代的自主知识创新”的演讲,他从AI是否拥有理性、自主知识的悖论、自主知识创造的可能性等方面,对数字时代的自主知识创新进行了深刻反思,从媒介哲学层面打开了理论创新的新视野。

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特聘教授唐润华从技术政治学的视角深入分析了美国对华数字冷战的演进、动因、运行逻辑和化解之道,提供了数智时代的国际关系格局和国际传播态势应对的新策略。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白红义教授以“组织”变迁为视角深入阐释新闻研究和组织社会学的互动关联,提出可将制度工作、组织透明、组织常规等理论资源作为新闻业研究的理论创新基础。

《传媒观察》杂志主编赵允芳则从学术期刊的角度深入阐述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创新和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认为当今时代正是新闻传播理论创新的“奇点时刻”,需要学界和业界联合,以整体观念、协同思维来共同重构主流媒体的新形态、新业态、新生态。

浙江传媒学院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主任施旭教授从文化话语研究的角度,分析传播学研究的“文化主义”创新范式,阐释智媒时代文化话语研究的概念、任务、方法和问题,进而探讨了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进路。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陈龙教授深度解读AI技术迭代、传播变革对于媒介制度和社会结构的重构效应,总结了技术迭代与加速社会的特征,阐明了自动化时代的“交往实践”正在取代过去的传播实践。

吴飞教授在社会认识论视角下,从多个维度分析了数字新闻的认识论基础正在发生的变化,进而提出经验与规范并重的数字新闻认识论。

宁波大学现代传播研究院院长王刚教授以“传播学实证研究中的机制分析”为题展开演讲,从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意义出发,探讨中介效应模型的应用发展、局限,继而提出针对中介效应模型局限的可行策略。

此外,本次大会还举办了五场分论坛,涵盖技术、情感与社会;国际传播与跨文化沟通;媒介、城乡与家庭;媒介文化与传播思想史;视听、出版与新媒体等不同主题,近百位研究者围绕这些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促进了学术交流。

大会闭幕式上,浙江省传播学会副会长宁海林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回顾了大会的成果与亮点。他表示,本次大会的与会嘉宾从多维度回应技术浪潮下新闻传播学的前沿话题,体现了浙江省传播学会的学术研究面貌和使命,本次会议激发了新闻传播学创新动力,展现了浙江省传播学会发展的蓬勃活力。此次大会以新闻传播学科的理论素养作为基石,鼓励新闻传播学积极拥抱技术变革,促进了新闻传播学的守正创新。


(浙江省传播学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