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乐清市社科联研访组在专家叶文杰老师带领下,赴城南街道百岱村,与城南街道干部、百岱村“一肩挑”干部翁建锋开展访谈,了解百岱村民从“海上牧民”到“上岸生活”的转变。本次研访是市社科联“研访乐清湾”活动的一次实地调研安排。
访谈从一幅《乐清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认定城南街道百岱村为民族村的批复》裱框开始,翁建锋介绍,百岱村是乐清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行政村,其中畲族村民占该村总人口的52%,主要是以翁姓和陈姓村民为主。这两姓村民一开始过着“居船出海”的渔业捕捞为生,是所谓的“海哈”,后逐渐迁移至陆地生活,至今已经过了200多年。百岱村畲族历史主要是依靠口口相传,老一辈畲族人出生在船上,一辈子生活在船上,没有下船过,用福建闽南话沟通,但由于现在的百岱人,几乎再也不会闽南话了,再加上文字性的史料缺乏,对于一些具体的资料比如百岱畲族所属福建莆田哪条支脉,到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等不是很确切。渔民曾经备受歧视,曾寻求万岙人为靠山,后来停泊在栏盘陡门时,又寻求南岸人为靠山,再到后来,百岱翁姓入柳市排岩头村翁氏第五房。到了民国时期,百岱人终于可以定居岸上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百岱港内大小渔船达到百来余艘,素有“百岱渔港”之称。近年,百岱青年渔民纷纷离船,结束了数百年历史的海洋生涯。
2017年,百岱村被列入了乐清市城中村改造整村拆迁村,目前,村民大部分居住在“百嘉汇园”,入住达到300多户。该小区是百岱村安置房,位于乐清市区核心区块,东临乐清最大湿地公园——清和公园,南边是省级河道——中运河,也是畲民过去出海打渔必经之地,附近是渔船停靠的码头。翁建锋高兴的提到,畲民都已安居乐业,接下来主要是活动场地如何融合畲族文化的打造。百岱村综合办公用房有3000平方米,目前请了杭州的教授专门设计植入畲族文化元素,如打造凤凰彩灯、竹子墙、鱼灯等体现畲族文化。百岱村民翁浙敏是浙宝集团董事长,在企业内部建民族文化馆,是省内首家由企业自主出资建设的民族文化阵地,将来百岱村也要打造畲族特色纪念馆,不仅仅展示畲族文化的物品,也要成为开展活动的主要阵地。
调研组表示,曾经百岱畲民用闽南话交流,以渔业捕捞为生,如今在语言使用、谋生手段、服饰服装上都已经彻底发生了变化,保留的民族特色已不多,主要是节假日穿民族服饰跳竹竿舞,正月廿八纪念压雾节等。现已传唱的村歌、计划打造的畲族特色纪念馆对于铭记先辈的渔船从福建驶向乐清并最终实现安居乐业这数百年的变迁历史,传承百岱畲族文化很有意义。
(乐清市社科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