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浙哲共富行·青年社科志愿惠民乡村活动的通知》,慈溪市慈风社科志愿服务大队组织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专家教授和青年学生二赴常山县新昌乡郭塘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调研+实践”双管齐下,探索“山海协作2.0”。
十年磨一剑 打造“山海协作1.0”
慈溪、常山山海协作始于2012年,自结对以来,两地携手合作、共谋发展、成果丰硕,为全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山海协作样板。
郭塘村是慈溪与常山山海协作的重点帮扶村,近年来村里建成了“月季共富工坊”“千亩丝瓜络” 等特色产业项目,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0年的20万元,到连续4年突破百万元;人均收入从2020年的2.2万元,到2024年达到3.8万元。
深度调研 探索“山海协作2.0”密码
慈溪与常山两地山海协作已从“输血式”帮扶转向“造血式”共赢,但仍需重点破解农产品附加值低、资源要素流动滞涩、市场化不足等深层次矛盾。
带着问题,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名专家、12名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专业师生组成跨界团队深入郭塘村蹲点调研,通过人物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系统梳理当地资源禀赋、产业状况,撰写调研分析报告,探寻郭塘村如何提升“可持续内生发展力”。
数智赋能 给郭塘形象插上“云翅膀”
师生共同开展“头脑风暴”活动,着手提炼郭塘村的文化符号,塑造“月季精灵”等产业卡通形象;搭建电商矩阵,开设郭塘村的直播账号,培育直播带货团队。
实践队在丝瓜络用品工厂开展了直播活动,通过直播镜头,向观众介绍了产品的特点和优势,促进了丝瓜络产品的线上销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经法学院院长周晖杰教授表示,本次志愿服务,将立足慈溪、常山两地山海协作优势,围绕山海协作和共同富裕难点痛点,创新性地以数智赋能为重点举措,为社科服务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示范样本和宝贵经验。
(慈溪市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