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杭州临平新宇村的千亩荷塘碧叶连天。2025年7月10日,一支由浙江省青年研究会会长邵清带队的“浙哲共富行·青年社科志愿服务队”深入运河街道新宇村,正式启动 “社科赋能‘荷文化’研学体系研发”项目。这场以荷花为媒、以文化兴村的实践,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年前视察新宇村时重要指示的生动回应。
循足迹
2003年4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新宇村调研时提出:“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提升浙江效益农业发展水平的主导方向”。这一指示成为新宇村转型的灯塔。2015年,面对黑鱼养殖污染困境,全村毅然将千亩鱼塘改造为荷塘,发展出集生态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荷花经济”。如今,“荷塘挖藕”“落日咖啡”等网红业态吸引大量游客,但产业链单一、文化赋能不足等问题仍制约其发展。
总书记的嘱托是乡村发展的根与魂。“我们研发‘荷文化’研学体系,就是想用社科力量激活生态资源,让生态农业从‘风景’变成‘前景’。”项目负责人、省团校副教授胡美如如是说。
深调研
启动仪式当天,调研组步履坚实:
实地探访:走进李国叙家庭农场观察生态种植,在“奶奶工坊”探访莲子保鲜秘诀,于大运河农创园探讨产业链延伸;
精准把脉:座谈会上,新宇村提出“客源结构单一、文化IP薄弱”等痛点,强村公司剖析研学运营短板;
社科赋能:浙江省青年研究会社科志愿服务队发布项目计划,通过研发青少年研学课程体系、打造“荷美新宇”IP、培育乡村运营官三大路径,通过深入“荷文化”研究推动“荷花经济”产业链延伸。
项目已列入省社科联和团省委联合举办的“浙哲共富行·青年社科志愿惠民乡村活动”项目,明确了“文化传承创新”与“特色产业培育”两个核心服务方向,助力新宇村从“网红打卡地”跃升为“社科研学标杆”。
向未来
这场调研活动也是浙江省青年研究会社科志愿服务队首次开展“浙哲共富行”深入基层实践活动。根据《浙江省社科志愿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等活动文件通知要求,项目将整合三大优势:
跨界联动:由省社科专家、省农业农村工作研究专家、省青年研究学者、地方团干部及乡村文旅运营师组成的“社科+产业”复合研究团队;
长效服务:通过3个月至1年以上的深耕期,分阶段完成前期的资源排摸、中期的“荷文化”研学项目开发和后期IP宣传报道等工作;
可持续机制:推动新宇村农文旅发展,探索“农文旅收入反哺生态农业”的乡村共富路径。正如邵清会长总结所言:“我们要围绕‘荷文化’研究延伸产业链,把荷花的‘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让总书记擘画的高效生态农业蓝图,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荷风送香处,社科助振兴。新宇村的千亩荷塘,正成为浙江青年践行总书记嘱托、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当社科智慧融入田埂阡陌,当青春力量浇灌文化根脉,“荷花经济”的故事必将写入共富征程的更美篇章。
转自“韵荷新宇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