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浙江的重大政治任务。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在山区海岛县,共同富裕最鲜明的标识是山区海岛县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省社科联于2021年启动实施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组织社科专家团队、学者走出书斋、走向基层,做好“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两篇文章,以“社科情”助力山区海岛县“共富梦”。为推广社科赋能行动先进经验,传播基层社科联实践成果,“浙江社科”特别推出“浙里社科赋能‘一县一巡礼’”专栏,专题展示五年来各山区海岛县通过组织、协调社科赋能专家团队,促进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的优秀案例、突出事迹,总结提炼专项行动中的经验性启示和制度性启发,为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之路走深走实展现社科作为与担当。
近年来,开化县深入实施社科赋能行动,在浙江省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战略指引下,聚焦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等重点课题,通过校地合作引入20余支社科赋能团队,累计落地22个社科赋能行动专项课题,完成6项省级成果转化,为“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依托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智库的智力支撑,开化首创“365共富协作区”机制、创新“党建联盟+利益联盟”模式、联建“钱江源社科智库”,以电商直播、智慧旅游等数字技术重构乡村经济,塑造特色文旅IP品牌,盘活沉睡资源,构建起了全域协同的发展矩阵。
一、全域协同:构建“四新”发展矩阵激活共富动能
构建跨域协作新格局。作为浙皖赣三省六县“365共富协作区”的发起者,开化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勇当先锋,围绕文旅融合、生态共治等领域,组建12个跨区域协作联盟,签订30项战略协议,形成“资源共享、产业互补、治理协同”的省际联动机制。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入选2024年度浙江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与城乡融合最佳实践,更获省级专项政策赋能,推动开化从区域发展“末梢”跃升为三省边际“桥头堡”。
创新校地协同新范式。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14家高校及智库缔结19项战略合作,成立“钱江源社科智库”,打造“研究在高校、转化在开化”全链条赋能体系。通过柔性引智机制,200余名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完成6项省级课题成果转化,接待100余批次赋能团队调研。这一“智汇开化”工程,为山区县突破社科人才瓶颈提供了可复制的“开化探索”。
激活生态资源新价值。开化以“生态标准地”改革为核心,创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模式,构建“资源收储-项目开发-价值转化”全链条,收储闲置农房、山林资源,打造高田坑典范村等标杆项目,通过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业态激活“沉睡资产”。高田坑在2024年运营首年连续三个月预订率超85%,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百万元,人均增收超2000元,成为“两山”理论转化的生动实践。
打造精神共富新标杆。开化深挖红色根脉与茶文化底蕴,开发“银杏树下话党恩”等红色教育课程,打造“理论研讨-实践总结-成果转化”的精神共富链条,并联合高校等开展“溯源新思想”学术研讨,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基层探索升华为国家层面的理论成果,构建物质与精神“双富裕”的发展范式。
二、数字赋能:重构乡村经济形态破解发展桎梏
开化金星村虽有生态资源优势,但存在产业规划不清、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基于此,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辛金国团队扎根金星村,聚焦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难题,提出以数字技术重构乡村经济形态的建议。
调研为基,成果转化,夯实共富之“根”。辛金国团队通过驻村深耕,累计访谈村干部及村民10余天,整理文字资料8.7万字,系统总结该村在经济发展、党建统领、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团队出版了《浙江省山区共同富裕先行地的探索与实践——开化县金星村样本研究》专著。辛金国介绍说:“这本书的撰写将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大潮,赢取中国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的丰硕成果。”目前,金星村集体经济增收近百万元,跻身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行列。
数字为翼,产业焕新,激活经济之“脉”。辛金国团队构建“数字+产业”生态,将数字技术融入乡村实践,引入电商直播平台和智慧旅游管理系统,每年组织电商培训百余人次,推动茶叶等土特产线上销售,实现“绿叶子”到“金叶子”的价值跃迁。在辛金国团队的建议下,金星村创新“数字+治理”模式优化民宿运营,开发“初心”共富工坊等新业态,整合木槿花、巨人稻等特色产业,打造“家门口就业”场景,形成了“生态保护-产业振兴-共同富裕”的闭环路径。
党建为核,文化铸魂,凝聚发展之“力”。辛金国团队以“大金星联盟”党建品牌为核心,联动村企校党组织构建“先富带后富”机制,引入县委党校与衢州农民学院资源,2024年接待调研学习人员6.7万人次,培育会务培训产业。深挖红色文化与乡土资源,开发“银杏树下话党恩”等红色课程,推动文化惠民与产业融合,建成“精神共富”示范村。
三、文旅破题:IP化运营唤醒沉睡资源
2021年以来,浙江工商大学易开刚团队多次赴开化县开展深度调研,足迹遍布音坑乡下淤村、华埠镇金星村、大溪边乡上安村、何田乡柴家村等村庄,深入了解开化当地资源禀赋,对开化文旅产业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根据调研结果,易开刚团队以文旅IP化运营为核心,推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规划为纲,IP引领,绘就文旅之图。易开刚团队编制《浙江省开化县文旅IP“十四五”建设与发展规划》,创新打造“钱江源味道”“钱江源星宿”等特色品牌,设计“鱼小清”清水鱼IP形象,策划“何田鱼悦里”综合体项目,将传统鱼塘升级为集养殖、文旅、研学于一体的产业地标,构建“大龙头辐射小景点、小景点反哺大龙头”的产业联动机制,走出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获开化县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研究为桥,双向赋能,打通转化之路。易开刚团队立足开化实践提炼理论成果,形成《共同富裕视域下推动我省乡村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基于开化的实践考察》等研究成果,获省级领导批示;提出“党建联盟+利益联盟”双轮驱动机制,总结“区域一体、示范带动”发展路径,形成“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机制;报告《开化两山集团助力“两山转化”的实践与启示》入选《浙江社科要报》,为山区县资源转化提供理论支撑。
智服为媒,资源联动,破解空心之困。易开刚团队深耕何田乡开展精准服务,策划“我有一口塘,养在何田乡”主题项目,推动紫苏种植与鱼塘景观融合,打造农旅融合新场景;通过共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IP研究分中心”,链接母婴产业链等多元资源,主持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论坛,助力何田乡柴家村实现村民增收,有效破解乡村“空心化”困局。
从跨域协作的“破界突围”到数字赋能的“智慧蝶变”,从生态资源的“价值重构”到文旅IP的“品牌觉醒”,开化以社科研究为支点,撬动山区县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在这片“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实践热土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转化为可感知、可复制的共富样本。未来,开化将持续深化社科赋能行动,在“扩中提低”改革攻坚中锻造山区共富样板,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写下更多“开化解法”的生动注脚。
(开化县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