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OA系统 | OA系统

文旅融合视域下宁波市翠屏山中央公园开发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14

|

来源:之江策

浏览:

2022年2月,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正式提出“要精心打造翠屏山文旅融合区”, 2024年11月《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获批,聚力打造翠屏山中央公园。

作者通过对翠屏山公园文旅资源的梳理与价值解读,以“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与“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为导向,从品牌形象构建、文旅空间优化、业态产品创新、文旅产业培育等角度对翠屏山中央公园开发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进翠屏山中央公园文旅场景与城市品牌的共鸣,并以旅游与休闲带动促进宁波经济社会文化效益大循环。

1、翠屏山中央公园的文旅资源梳理

翠屏山中央公园地处宁波主副双城之间,涉及镇海区、江北区、余姚市和慈溪市两区两市,规划面积约420平方公里,整个中央公园涵盖两大文化遗址地、三个自然保护地、六个4A级景区、六个历史文化名镇村,以及众多林立散布的古迹遗址和源远流长的非遗文化,是宁波历史与文化的源头与根基所在。

(一)代表性人文资源

1、井头山、河姆渡遗址——海陆山河,海洋文明之源。“海洋文明、宁波起源”,井头山-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了宁波是中国海洋文明的起源。河姆渡遗址用实物证明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而井头山遗址作更是将宁波地区的人类活动史和文明发展史前推到了距今8000年前,基本探明了河姆渡文化的祖源,进一步确立宁波是中国海洋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2、达蓬山——徐福东渡,海丝扬帆之地。达蓬山“徐福东渡传说”印证了宁波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港的地位。“徐福东渡”不只是个传说,更是历史史实,是中国历史上官方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海外文化交流,而达蓬山正是徐福东渡的重要启航地,一艘艘贸易大船从这里出发,构建起东亚贸易文化圈,成就了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活化石”的历史地位。

3、上林湖越窑遗址——青瓷源起,海上瓷路起点。越窑青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中占据着根源性、开创性的地位,被称为 “母亲瓷”。早在五代十国时期,便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等途径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是世界认识中国陶瓷文化的开端。翠屏山上林湖越窑遗址,不仅是中国青瓷文化的发源地,更是著名“海上瓷路”的重要起点,是宁波“一带一路”和海丝文化的重要代表。

4、大运河遗址——海丝运河,世界贸易通道。大运河宁波段是中国大运河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并活跃至今的唯一河段。唐宋时期,随着大运河宁波段的商贸流通功能迅速强化,丈亭慈江—江北的通道成为内地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与孔道,连通了中国与世界海上贸易的大通道,是宁波千年以来商贸互通、文明互鉴的重要历史印记,也记载着宁波“港通天下”的辉煌历史。

5、句章故城——慈城古县,宁波港城之始。公元前 473 年,越王勾践在慈城镇王家坝村一带建句章城、句章港,拉开了宁波港口发展的序幕,并随着东方海上丝路的发展成为越国通海的门户,打开了宁波连通世界之门。春秋筑句章城,唐设慈溪县,慈城至今已拥有2500年建城史、2200年建县史、1200年县城史,直至1954年都是浙东重要的文化与政治中心,既是宁波的“港源城始”,也是江南第一古县城,更有“儒学重镇、进士摇篮、慈孝之乡、民居经典”的美誉。

6、宁波商帮——港城药镇,宁波儒商摇篮。宁波帮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商帮。早期宁波帮就是从鸣鹤、慈城等地出发,从国药业开始,发展到以严信厚、吴锦堂、虞洽卿、秦润卿、应昌期为代表的商贸业、航运业等多种实业并举,逐步形成“宁波帮”大家族,成长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国际商帮群体。

7、孝子董黯——孝行传承,中国慈孝之乡。董黯孝母的故事传承千年,慈溪、慈城的地名皆因董黯而来,自董黯之后,宁波便萌发了极具特色的慈孝文化,在慈城,涌现出许多孝子孝女,如唐代的张无择、宋代的孙之翰等,慈城也成为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慈孝文化之乡”的核心承载。

8、翠屏杨梅——浙江最老杨梅产区,宁波杨梅文化之根。在宁波,杨梅是扎根在厚重历史中的文化符号,杨梅文化早已渗透在宁波人生活的诸多方面。翠屏山区域90%以上的经济林为杨梅林,其中丈亭、三七市、横河等乡镇更是浙江省最老的杨梅产区,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几颗杨梅核,在距今4500多年的施岙古稻田遗址中还发现了杨梅树遗存。

(二)其他文旅资源

除此之外,翠屏山中央公园区域内还拥有诸如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的保国寺、浙东第一古寺五磊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方家河头村、“浙东红都”洪魏村、韩国任氏寻根念祖地任佳溪村、吴越钱镠后裔钱氏族村浪墅桥村、越国大夫文种故里汶溪村等特色文化资源,以及绿野山居、达人谷度假区、九龙湖旅游度假区等现代文旅项目和近百个美丽乡村,文旅资源十分丰富。

2、文旅融合理念下翠屏山中央公园高质量发展要点

(一)践行文旅融合发展理念

文旅融合的重点是要实现文化与旅游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的深度融合,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发展模式,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综合价值与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翠屏山中央公园的建设应遵循以下三大要点。

1、强化文化载体建设,构建宁波文化标识。中国海洋文明从这里起源,东方海上丝路从这里扬帆,翠屏山中央公园作为宁波彰显都市文化魅力的标志性项目,其发展应立足 “海洋文明之源,海丝扬帆之地”的定位,强化文化载体建设,结合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构建文化与载体相匹配的世界大遗址文化传承地,打造宁波文化自信样本。

2、文旅与生活融合,营造全龄化文旅场景。注重文旅休闲旅游产品的升级,围绕打造城市文旅消费集聚区、青少年研学旅游目的地、山水户外运动天堂、“老幼友好型”旅游目的地、精品微度假旅游目的地等目标,营建满足全龄化人群、多样化需求的文化休闲与旅游场景,打造与东钱湖、象山港并驾齐驱的城市休闲品牌,让翠屏山真正成为杭甬都市圈文化休闲旅游新地标、宁波北部城市副中心的后花园与会客厅。

3、产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区域产业再升级。以高能级平台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产业链延展为路径,推动翠屏山优秀文化基因进入“文旅+”产业链各环节,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实现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努力建成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浙江样板,承担起宁波“城市之窗”展示“中国之治”的重要使命。

(二)落实“公园城市”建设理念

翠屏山中央公园地处宁波市都市区北翼中心,常住人口超25万,因此该项目不仅仅是一个城市中央公园,更是宁波实践“公园城市”理念的缩影。“公园城市”是一种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通过塑造公园形态将城市生产生活空间与绿色风貌完美融合,实现园中建城、城中有园、人城和谐、互动协调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因此在翠屏山中央公园的建设中应关注三大转变。

1、从 “产城人”转向 “人城产”。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从经济逻辑转向人本逻辑,以优质的人居环境引才兴业,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2、从“城市中建公园”转向“公园中建城市”。将公园建设与城乡发展紧密融合,将翠屏山区域生态、生活、生产整体保护、修复、营建为一座“大公园”,实现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嵌套耦合、公园形态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

3、从“空间建造”转向“场景营造”。从人的需求出发,改变传统公园“填空式”建设方式,通过生态与区域产业、文化、生活协同融合建设,实现空间渗透、功能复合、业态多元、场景叠加、价值转化,营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公园城市场景。

3、翠屏山中央公园文旅融合发展开发策略建议

(一)构建“1+N”文旅品牌矩阵

在“海洋文明之源、海丝扬帆之地”的文化品牌定位上,进一步挖掘片区特色,推进河姆渡遗址片区“山海翠屏,文明之源”、上林湖遗址片区“海丝秘瓷,瓯乐之乡”、达蓬山片区“海丝扬帆,达蓬福地”、慈城镇片区“港城始源,慈孝之乡”、横河-丈亭片区“杨梅之乡,美好生活”、龙山-九龙湖片区“山湖翠屏,户外天堂”等IP的塑造与推广,构建翠屏山“海陆山河,港城始源;福养山水,活力翠屏”总体文旅形象。

(二)构建三大世界遗址文化旅游带

推进河姆渡大遗址文化旅游带建设。以河姆渡遗址公园-井头山遗址为主线,加快推进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河姆渡文化旅游带建设,深入挖掘沿线乡村河姆渡文化资源,打造主题景观、主题公园、主题乐园、研学基地、户外营地等项目,做足“海洋文明之源”、“江南文明之源”的文章。

推进海上丝路大遗址文化旅游带建设。以上林湖越窑遗址、达蓬山、慈城为主要节点,推进上林湖海丝秘瓷文化公园、达蓬山徐福东渡起航地遗址公园、东亚国际(海丝)文化交流中心、慈城句章故城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推进“海上丝路起点”“海上瓷路起点”“海丝港口古镇”等海丝文化品牌建设。

图源:视觉中国

推进大运河遗址文化旅游带建设。联动大运河(宁波)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丈亭三江口、余姚河姆渡、江北慈城、慈溪上林湖四大片区发展,打造大运河与海丝文化遗产旅游廊道,打通慈城——河姆渡——三七市——上林湖等旅游通道。

(三)龙头项目牵引构建六大文旅主题发展圈

以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为牵引,整合河姆渡、田螺山、鲻山、井头山等史前遗址,联动周边田园乡村,以“国家遗址公园+现代农业、研学产业集群”,做大“山海翠屏,文明之源”文旅品牌。

以海丝秘瓷文化旅游区项目为牵引,整合上林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上林湖越窑博物馆、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楝树下”艺术村落,以及后司岙窑址、竹园山窑址等,用好“青瓷”、“瓯乐”两大IP,打造“海丝秘瓷文化公园+青瓷-瓯乐产业集群”,擦亮“海丝秘瓷、瓯乐之乡”文旅品牌。

以达蓬山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为牵引,深挖徐福文化,围绕海丝文化、航海文化、祈福文化、吴越文化等,打造以徐福东渡起航地遗址公园、东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为龙头的2+X文旅产品体系,实现达蓬山“徐福东渡起航地”到 “东亚文化中心”、“海丝文化起点”的拓展,打响“海丝扬帆,达蓬福地”品牌。

以慈城古镇5A级景区创建项目为牵引,推进慈城“海丝港城,慈孝之乡”品牌建设,并以慈城-保国寺-绿野欢乐谷为核心,推进“老幼友好型”旅游目的地建设,积极培育亲子研学、教育培训、亲子游乐、老年疗养等业态,并联动鸣鹤古镇、达蓬山、九龙湖,构建“老幼友好型中央公园+康养产业集群”,做实 “慈孝之乡、福养翠屏”品牌。

以九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项目为牵引,充分利用龙山、掌起、九龙湖山水资源优势,着重发展户外运动、亲子娱乐、温泉疗养、野奢度假等高品质文旅业态,合力探索打造集山水休闲、运动健身、生态度假为一体的高品质旅游度假区和休闲运动基地,打造“山湖翠屏,户外天堂”品牌。

以梅湖农创小镇(杨梅主题公园)建设项目为牵引,推进余慈杨梅主产区横河-丈亭片区“梅创小镇+中国杨梅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休闲乡村旅游集群”建设,将“杨梅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以“杨梅”品牌引流,以全龄化、多元化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产品留客,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转换,做强“杨梅之乡,美好生活”乡村旅游品牌。

翠屏山中央公园六大主题片区规划布局示意图(作者自绘)

(四)围绕五大发展目标,着力培育文旅新业态

打造城市文旅消费集聚区。积极培育“文旅+商业”融合发展业态,重点推进慈城、鸣鹤古镇、达蓬山度假区、梅湖农创小镇等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推进博物馆综合体建设,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上林湖越窑青瓷博物馆等;推进场景式文旅街区建设,如达蓬山海丝古港口(徐福东渡古港口)沉浸式文旅街区项目;谋划文旅市集布局,依托文旅街区、景区、乡村旅游区、公园,打造一批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新“文旅市集”,如上林湖瓷乐雅集、鸣鹤纳福市集、十里梅乡夏日清凉市集、慈城慈风市集等;推进文旅演艺品牌建设,如“青瓷瓯乐”、“曲艺翠屏”非遗演艺、翠屏山音乐节等,并实现常态化的演出;推进文化主题餐饮开发,“展馆+”,“演出+”、“文创+”,推动文化主题餐厅多元体验化,如上林湖 “瓷宴”、鸣鹤古镇 “非遗宴”、洪魏村“红餐”、方家河头村“方氏家宴”等主题餐饮品牌。

打造青少年研学旅游目的地。依托景区景点、遗址公园、古镇古村等资源本底推进各类研学基地建设,推动研学教育产业与文化传承、生态文旅、绿色休闲、体育运动等有机结合。“文博展馆+研学”,推进各类文博展馆“一馆一课堂”开展主题研学课程;“非遗+研学”,引入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体验基地(点)、非遗生活馆等各类文化研学项目;“文物+研学”,推进“史前探秘”“海丝考古”“世遗运河”等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农业+研学”,积极培育“大农业培训产业”,涵盖乡村振兴培训、农业技术与管理培训、中小学生户外课堂、亲子研学等类型;“素质教育+研学”,利用近城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非学科类教育培训产业。

打造宁波山水户外运动天堂。充分用好翠屏山丰富水系,打造野泳、船漂、人漂等夏季玩水地图;加快推进翠屏山环山绿道系统建设,完善自驾游与露营地服务系统,以及自行车驿站系统;积极推进四区(市)城市体育健身设施场馆向翠屏山集聚,构建“重大体育设施场馆+乡村体育公园+户外运动基地+绿道系统”公共体育空间体系;积极构建体育培训、体育社交等消费新场景,将体育消费场景与亲子互动、公共艺术、户外游憩、微度假、田园生态旅居等业态叠加,促进绿水青山生态价值转化。

打造“老幼友好型”旅游目的地。将亲子文旅项目作为各景区景点、公园、古镇古村的亮点项目、引流项目,特别是针对1-9周岁的幼儿及儿童,让翠屏山公园打造成为城市家庭亲子一站式“轻度假”目的地;积极发展康养产业,打造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引入森林康养项目,培育文化养生品牌,做大乡村康养度假产业,建设康养旅游基地、享老社区,并延伸开发康养、医养结合的康养旅游产品;推动“亲子旅游+养老旅游”微度假旅游综合项目建设;推进家庭亲子游、老年康养游、老年陪伴游等旅游线路产品开发。

打造精品微度假旅游目的地。积极推动乡村古镇度假业态创新发展,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建设民宿、酒店、度假村项目,围绕翠屏山史前文化、吴越文化、青瓷文化、国药文化、红色文化、杨梅文化、慈孝文化、徐福文化、家文化、非遗文化等,培育打造一批文化主题、乡创主题、亲子主题的民宿/酒店,主推民宿综合体、民宿聚落、度假村的住宿业发展模式。近期重点可推进十里梅乡乡村民宿、“楝树下”艺创民宿、鸣鹤古镇民宿、洪魏村红学民宿、方家河头村古村民宿等项目招商落地运营。

图源:“宁波文旅”公众号

(五)积极推进三大文旅休闲品牌建设

打造“学游翠屏”研学品牌。整合资源,培育一批特色研学线路、特色研学课程、特色研学基地项目,构建多层次的研学产品体系。着重推进“史前探秘”、“海丝秘瓷”、“国药之源”、“浙东红村”、“农创课堂”、“慈孝一家”、“古建江南”、“山海智造”等课程与旅游线路设计与推广。

打造“翠屏微旅行”线路品牌。重点推进家庭亲子游、老年康养游、老年陪伴游等旅游线路产品开发,着重构建“遗址探秘”、“秘瓷艺创”、“聆听瓷乐”、“国药康养”、“翠屏骑游”、“山水露营”、“梅好生活”等主题线路产品。

打造“In翠屏,乐生活”活动品牌。积极推动宁波市文旅节庆、重大赛事、全民活动向翠屏山集聚。围绕翠屏山文旅IP建设,推进宁波“海丝文化节”落户翠屏山,持续做大“徐福文化节”、“青瓷文化节”、“杨梅节”、“慈孝文化节”等节庆品牌;打造“翠屏迎春”、“杨梅吐气”、“慈风瓯乐”、“福迎天下”四季主题品牌系列活动;积极培育“翠屏山音乐节”品牌,重点打造海丝音乐节、杨梅音乐节、国风音乐节,培育“国风瓷乐”、“翠屏摇滚”、“曲艺翠屏”等文旅演艺品牌。

参考文献

[1] 打造宁波文化地标!翠屏山中央公园要来了[EB/OL].https://mp.weixin.qq.com/s/upBIQLJKyuw8rFa2-M6T0A,宁波发布,2022-03-07.

[2] 谢建龙.寻找中华海洋文明之源——从河姆渡遗址到井头山遗址[J].宁波通讯,2024,(11):62-65.

[3] 宁波市档案馆 宁波档案. 越窑青瓷的魅力穿越千年,姚江流域的传奇世代相传![EB/OL].https://mp.weixin.qq.com/s/uaXPazlA6b-dwwzaqRDhiQ. 2022-11-28.

[4] 宁波市人民政府.宁波出台大运河(宁波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EB/OL].https://www.ningbo.gov.cn/art/2021/6/1/art_1229187613_59029293.html,2021-06-01.

[5] 易筱雅,何依,邓巍,等.浙东运河“城—运”历史文化空间形态特征及保护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24,31(03):30-37.

[6] 杨亮.句章古港[J].宁波通讯,2023,(04):60-61.

[7] 宁波发布. 正式批复!慈城古城最新规划来了[EB/OL].https://mp.weixin.qq.com/s/iuAL9UoiYRwYCrLrHTnqNw. 2023-04-08.

[8] [法]弗朗索瓦•维耶著,纽约史[M],吴瑶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P90

[9]   鲁世超.纽约中央公园,建设公园城市的一堂必修课[J].城市开发,2022,(07):80-83.

[10] 秦尊文,聂夏清.我国“公园城市”内涵辨析与实践探索[J].区域经济评论,2023,(02):89-98.DOI:10.14017/j.cnki.2095-5766.2023.0027.

[11] 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22〕33 号[Z]. 2022-11-19

作者简介:

刘文娜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宁波市会展与旅游发展研究基地

课题信息:

宁波市第六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宁波市会展与旅游发展研究基地”课题《宁波翠屏山中央公园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D6-146)

来源: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