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2025年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系列活动之一,“青年创新 浙学赋能”之江青年学术专场在湖州师范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会、湖州师范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文鸣、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亚林、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郎友兴应邀出席并作主旨报告。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文贵,湖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谢占强,湖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李庆峰出席会议并致辞。
李文贵表示,近年来,省社科联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和“真”“情”“实”“意”要求,全面推进社科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并构建了从发现到培育再到发展的全链条青年社科人才培养路径。她指出,青年学者作为社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承载着学术传承与创新的时代使命,一要始终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准确把握中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使研究真正扎根大地、回应时代课题;二要始终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自觉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气,远离学术的功利化倾向,以严谨治学的态度体现对学术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三要始终扎根现实的发展需求,将学术创新建立在扎实的现实基础之上,让学术成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实现“赋能”。她希望,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增强青年社科学者群体的凝聚力与创造力,为高水平建设社科强省注入青春智慧和力量。
谢占强表示,应以湖学“明体达用”精髓赓续浙学基因,以跨界协作激活“浙学+”场景,湖州市社科联将全力当好“四种角色”,即场景的“开放者”,资源的“链接者”,成果的“推广者”,文旅的“融合者”,促新时代青年创新。李庆峰表示,举办“青年创新 浙学赋能”学术专场旨在让青年学者在绿水青山间解码浙学基因,让千年文脉于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他希望,各位专家碰撞新观点、激发新思想、分享新成果,为创新发展新时代“浙学”献策献力。
主旨报告环节,张树华、文鸣、唐亚林、郎友兴分别作精彩发言。
张树华指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需立足中国实际与时代需求。他认为,解码中国之治、建构中国之学,要从原创性概念、核心命题、研究方法创新等方面推进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同时通过改革创新,建构自主科学的中国式学术治理体系。
文鸣认为,找到热情所在、保持开放思维、自律与坚持、工作生活平衡等对学术研究很重要。她介绍了自己在社会人口学、健康与生活方式等领域的研究,鼓励青年学者勇于创新、跨界协作,扎根中国实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唐亚林剖析了“李约瑟之问”与中西方发展差异,解读了世界经济版图重塑与中国角色。他指出了西式社会科学理论假设的舛误,提出应以“正面建构法”和“负—正—负”思维模式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聚焦价值、体系等主题推进创新。
郎友兴认为,条块关系嵌入科层制形成双重领导体制,两者有机融合、辩证统一。他从组织、功能、行动、权力等四个维度分析了双重领导体制的特征,从国家结构、制度功能、历史传统、价值意涵等四个维度解释了条块关系修正科层制的原因。
下午,圆桌论坛环节,“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成果展示”与“政、企、学界代表跨界对话”同时并行。与会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聚焦浙学赋能共同富裕、数字法治实践等课题进行分享,与会各界代表围绕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话题进行交流。
本次活动是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来自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湖州师范学院师生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转自湖州师范学院官网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