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田歌,作为嘉善县的地方传统音乐,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善坐落于长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其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水乡民歌。丁栅镇,作为嘉善田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发源地,嘉善县香湖社科之家与丁栅中心学校携手合作将田歌纳入正式的教学课程,并特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高建中担任教师负责授课。在6月11日这一天,高建中身着传统服饰,在嘉善县丁栅中心学校的音乐教室中,引领着30余名学生共同学习并演唱了原生态的嘉善田歌《牧牛呼声》。
“孩子们更喜欢节奏明快、贴近生活的旋律。”高建中专门设计了嘉善田歌教学课程——用少儿田歌激起学生们对于田歌学习的兴趣,向学生们传授最原生态的嘉善田歌,每学期末的“田歌小舞台”比赛,更成为学生们展示学习成果的欢乐盛会。
为让非遗真正“活”在校园,高建中对田歌进行适当改编,更贴近学生们的生活,例如深受学生们喜爱的嘉善田歌《青青校园丰收来》就是由《南湖的菱花开了》改编而来,让学生们能够唱出新时代少年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先后培育了一大批青少年田歌手。10岁的雷芯羽和8岁的陆柠妍正是这批青少年田歌手的一份子。“田歌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好好的把田歌唱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多么了不起!”雷芯羽表示,她在学习田歌就像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户,“比如说用歌声喊大家一起来干活,还有把丰收的喜悦唱出来,然后我唱着唱着就感觉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正在插秧收割。”陆柠妍最近登上了春耕音乐节的舞台,原本紧张的她在舞台上演唱田歌时渐渐放松了下来,“我特别喜欢田歌,因为它可以让我了解到我们的非遗文化,然后它也可以让我提高表演能力,让我在舞台上能展现出更好的自我”。
在香湖社科之家,非遗传承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示,这首穿越千年的田歌,正以青春的姿态,奔向未来。
(嘉善县香湖社科之家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