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浙江省媒介素养教育科普基地开放日暨钱塘社科展示体验活动在浙江传媒学院钱塘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素养学术研究基地、浙江省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会、浙江传媒学院、中共杭州市钱塘区委宣传部主办;杭州市钱塘区委网信办、杭州市钱塘区教育局、杭州市钱塘区社科联、浙江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团委、浙江传媒学院工会共同承办。
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素养学术研究基地主任、浙江省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会会长姚争,浙江省委网信办信息化协调处二级调研员高丽,浙江省社科联科普处处长王三炼,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副部长骆春荣,杭州市社科联(社科院)党组成员、副主席(副院长)朱学路,钱塘新区党工委委员,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国娟,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杨丹芳,钱塘区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区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贺学兵,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素养学术研究基地、浙江省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刘福州,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素养学术研究基地学术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浙江传媒学院特聘教授卜卫以及来自杭州市委网信办、钱塘区委网信办、教育局、社科联、科协等相关部门领导,浙江传媒学院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领导,各地市少年宫及浙江省500余名中小学生及家长参加活动,共同开启媒介素养探索之旅。
开幕式:智慧之潮涌动钱塘江畔
姚争致开幕辞,他指出,我们正身处“万物皆媒”的智能传播时代。作为一所扎根浙江、服务全国的传媒类高校,浙江传媒学院始终将“提升全民媒介素养”作为重要办学使命。媒介素养开放日,既是一场媒介素养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希望中小学生们在开放日活动中,既能感受到媒介世界的奇妙,更能领悟到作为数字公民的责任与担当。
刘国娟宣布开幕。
王三炼在致辞中表示,社科普及,是连接理论与大众的桥梁。媒介素养开放日暨钱塘社科展示体验活动以“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为特色,将抽象的社科理论转化为可感、可触、可用的生活智慧。期待基地能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联合多方力量,在互动中收获知识,成为媒介时代的“智者”和社科普及的“接力者”。
朱学路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公民社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素养已经成为数字时代公民的“必修课”。钱塘的社科普及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居民所需,联合浙江传媒学院组织开展此次开放日活动,非常有意义。活动通过现场沉浸式学习和互动,让大家亲身参与、亲切感受,更加直观地了解和体验媒介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变化,加深对媒介素养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筛选信息和运用媒介资源的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在访谈环节,杨丹芳、贺学兵、李田忠、沈斌、卜卫等专家学者围绕媒介素养教育创新、青少年数字能力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公众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路径和实践路径。
互动体验:科技与文化的沉浸式碰撞
本次开放日活动通过开幕式、科技文化创意集市、实验室体验等多元化形式,为公众呈现了一场媒介素养与科普深度融合的盛宴。
活动特别推出集章打卡机制,鼓励中小学生通过互动探索完成“媒介素养实践地图”。在浙江传媒学院校园内设置了12个特色体验点,涵盖新闻采访、AI内容生产、虚拟影像、电竞直播、机器人互动、数字分身等前沿领域。在“新闻发布”实验室,学生们化身新闻发言人,体验记者采访与新闻表达;在“虚实融合智能演播”实验室,学生们通过操控虚拟摇臂机器人感受科技赋能的媒介魅力;在“AI创作工坊”,学生们学习体验AI工具创作海报、图文、音乐,亲身感受科技带来的乐趣,激发奇思妙想。
科技文化创意集市上,浙传学生社团美工团、西子云裳汉服社、动漫社、科普社等特色社团推出无人机、机器人互动、非遗国潮文化展示,开放趣味十足的游戏互动环节,打造了沉浸式科技文创体验空间。
媒介思政:春假里的媒介素养文化大餐
此次开放日活动以“探索媒介世界 赋能数字公民”为主题,联动政府、学校、社会多方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媒介实践,形成“知行合一、润物无声”的协同育人生态。通过实验室体验、非遗展演、专家对话等模块,引导中小学生在春假期间深入理解媒介技术的社会价值,强化信息甄别能力与责任意识。为网络强国建设培育兼具数字能力与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浙江传媒学院以“媒介思政一体化”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媒介素养教育全链条,成效显著。研究基地顺利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多项课题研究,形成了中国(西湖)媒介素养国际会议、浙江省青少年媒介素养大赛、大中小幼媒介思政一体化、媒介素养开放日等特色和品牌。出版发行的《媒介素养蓝皮书》是中国第一部媒介素养类蓝皮书。举办的浙江省青少年媒介素养大赛被浙江省教育厅列入中小学校全省性竞赛白名单。
未来,浙江传媒学院将在媒介素养教育领域继续探索,通过媒介思政一体化等创新模式,在数字化时代持续助力青少年成长,在数字文明浪潮中持续书写“立德树人”的传媒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