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磐安:以社科智慧激活传统文化,探索社科赋能文旅“破圈”新路

发布时间:2025-05-07

|

来源:磐安县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浙江的重大政治任务。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在山区海岛县,共同富裕最鲜明的标识是山区海岛县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省社科联于2021年启动实施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组织社科专家团队、学者走出书斋、走向基层,做好“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两篇文章,以“社科情”助力山区海岛县“共富梦”。为推广社科赋能行动先进经验,传播基层社科联实践成果,“浙江社科”特别推出“浙里社科赋能‘一县一巡礼’”专栏,专题展示五年来各山区海岛县通过组织、协调社科赋能专家团队,促进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的优秀案例、突出事迹,总结提炼专项行动中的经验性启示和制度性启发,为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之路走深走实展现社科作为与担当。

“身心两安,自在磐安”,地处“浙江之心”的磐安县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的美誉。自“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启动以来,磐安县社科联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对标“真”“情”“实”“意”要求,依托社科赋能平台,组织二十多支团队开展调研活动,撰写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文旅深度融合文章,充分发挥全国唯一以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盘山自然保护区资源优势,挖掘人类非遗“赶茶场”、国家级非遗“炼火”等710项非遗项目文化资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科赋能文旅“破圈”新路。

一、在山水中构筑文化空间

2004年,磐安县提出了“旅居兴县”战略,依托“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点及生态环境,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并于2015年将旅游业作为强县富民的“一号”产业。但是随着对旅游业的投入增加,旅游市场发展迅速,传统的农家乐旅游、山水观光旅游等形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旅游市场中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让传统旅游跳出“一锤子买卖”的窘境,成为了地方发展的重要命题。

2022年,浙江农林大学繆鲁加社科赋能团队经过长期调研,建议磐安县社科联、县文广旅体局合作推出“图书馆+旅游”模式,通过企业化运作,将书吧、智慧书屋、书香大堂等公共服务空间下沉到景区、乡村、酒店、民宿等场所,在山水中构建开放式的读书空间,并在重要点位植入信息咨询、研学讲座、文创展销等功能,推出一批“可读可游”的旅行打卡点、互动体验点、文化展示点。浓厚的文化氛围、舒适的人文环境让更多“头回客”成为了“回头客”。社科赋能团队与磐安县委宣传部合作的《以磐安“图书馆+旅游”模式为启示推动文化赋能山区26县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被《浙江社科要报》刊用,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磐安县“图书馆+旅游”文旅融合新模式获评第十届“金华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2024年,全县“图书馆+”空间共吸引游客、读者打卡达16万人次,当地土特产销售额超200万元。

二、从古籍里寻觅发展新机

南宋时期,磐安籍著名地理学家王象之志于“收拾山河之精华”,耗费30余年编纂了一部“使骚人才士于寓目之顷,而山川俱若效奇于左右”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不同于传统地理志对行政区划的机械记录,该书以游记的形式,系统呈现了南宋疆域内的自然景观、人文胜迹、民族史料,被誉为“南宋地理总志最善者”,比后来者《徐霞客游记》早了415年,是研究宋元时期中国地理的重要文献。

800年来,《舆地纪胜》的许多卷本已隐入历史尘烟,仅有部分残卷流传于世。如何向学界印证《舆地纪胜》的研究价值?如何向世人重现王象之眼中的南宋山河?如何以《舆地纪胜》为牵引,提升磐安文旅知名度?2023年6月,由杭州师范大学詹玲教授领衔的社科赋能团队进驻磐安,在“象之故里”——磐安县尚湖镇开展深入的田野调查。社科赋能团队结合浙江图书馆等多家馆藏单位的图书资料,系统梳理了关于王象之的历史典故50余篇,挖掘出了其侄子——南宋护国大将军王霆的动人事迹。2024年5月,杭师大人文学院与尚湖镇签订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开发以“迎大旗” “赶茶场”等非遗项目和《舆地纪胜》、王象之、王霆等名人、名著为对象的文旅融合产品。截至目前,以王象之、王霆的事迹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旗传》已进入校审阶段,争取年底前出版。由著名戏剧专家王姝编写的特色婺剧《御江记》已有磐安县婺剧促进会组织人员排练,有望在今年6月正式展演。通过在古籍中挖掘经典、汲取灵感,社科赋能团队充分发挥优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擦亮了地方文化标识,提供了发展新机。

三、于乡野间传续千年儒风

北宋末年,孔子第47代裔孙孔若钧带领族人南迁至磐安榉溪村,婺州南孔自此发脉。如今,榉溪村1300余人中,孔姓占95%以上,是江南最大的孔子后裔聚居村落。

历经30余代,庙堂之上的儒家文化与乡野之间的传统礼俗水乳交融,在榉溪村进行了有根有脉的活态传承。如何更好地继承、弘扬儒家思想,探索打造特色乡村文旅品牌,让隐匿深山的婺州孔子文化绽放时代光彩?2024年,浙江科技大学孙丽珍社科赋能团队经过调研,撰写的《擦亮婺州南孔“金名片” 赋能磐安高质量发展》在“之江策”平台发表。浙江师范大学社科处与磐安县社科联签订婺州孔子文化研究战略合作协议,在榉溪村设立浙师大国际孔子文化研修基地,组织外国留学生到榉溪开展儒家文化科普活动,助力婺州孔子文化海外传播,相关内容得到新华社、中新社等主流媒体报道。2024年10月,榉溪村以“全球人居环境村落范例”荣获“新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New SCAHSA·新飒飒奖),成为当年全球唯一获得该奖项“乡村类”的村落。婺州南孔的出圈走红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近年来,榉溪村高规格举办了婺州孔子文化周、“孔脉寻踪 礼乐和鸣”孔子博物馆走进榉溪孔氏家庙、2025孔子文化春会等活动,成为了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范本。

社科赋能文旅“破圈”之路,是社科赋能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未来,磐安将继续依托社科赋能平台,发挥社科界专家的作用,激活传统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山区样板县。

(磐安县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