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杭州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在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闲林埠历史街区小镇客厅圆满收官。大赛由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余杭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闲林街道办事处协办。杭州市社科联(院)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杨毅和余杭区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区社科联主席李松涛分别致辞,表达了对各位讲解员的殷切期望,同时也希望此次大赛成为展示才华的舞台、社科普及的窗口。
前期通过百余家市级社科普及基地的报名、推荐、初选,入围决赛的24名优秀基地讲解员齐聚一堂、各展风采,进行了一场社科普及讲解的“华山论剑”。选手们结合各自基地特色,通过“讲、演、辩”的多元形式,让沉睡的文物“开口说话”,让厚重的历史“鲜活可触”。
比赛现场,选手们或旁征博引,讲述古代文明的智慧;或穿越时空,再现历史场景的生动画面;或从新时代的角度,谈论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在选手讲解完毕后,比赛现场还开展了扣人心弦的“答辩”环节,评委围绕参赛选手的讲解内容进行提问,全面考察选手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千多年前,地势低洼的余杭常受山洪侵袭,良渚先民如何应对?”来自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讲解员胡俊超一上场,便向观众抛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在观众思索之际,胡俊超微笑着揭晓答案——“就藏在他们建造的水坝中。”他深入讲解了良渚水利系统中使用的“黑科技”草裹泥的神奇作用,并阐述了大坝水道的交通属性。“小小的草裹泥,让观众看到了良渚人把水患变水利的智慧,看到了水脉连着文脉的历史传承。”胡俊超精彩的讲解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您敢相信吗?短短七年间,闲林埠便从之前的古旧老街 ‘华丽转身’为‘城市文化会客厅’——”现场观众随着比赛选手李争的讲解一同望向窗外,只见闲林老街如今已是焕然一新,不禁纷纷发出感慨:“原来老街的改造还有这样的故事,多亏了余杭对保护历史老街的高度重视!”
随着比赛的进行,讲解员们逐个登台,用“小故事”抒发“大情怀”,将“文化基因”融入“时代脉搏”。讲解员董菁菁以“秘色瓷的天青釉彩”为切入点,串联起吴越国的政治智慧、工艺成就与文化传承,展现“一片瓷釉映照千年文明”的历史纵深;讲解员陈建海以《百年之思——从杭州碑林<去思碑>说起》为题,将书法艺术、国学经典与历史故事有机融合,让“冰冷的文物”成为“会说话的历史课堂”。
经过激烈角逐,大赛评出了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及三等奖若干名。杭州市社科联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并组织专家开展“一对一”指导,从讲解技巧、文化阐释、国际传播等维度提升选手综合能力。“本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社科普及的力量,了解到了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也体会到了我们社科基地讲解员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在赛后,获评一等奖的比赛选手胡俊超表示,“许多选手的讲解形式都很有创新性,对我以后的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多启发。”
余杭区3名讲解员在百余家市级社科普及基地的初选筛选中入围决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讲解员胡俊超获评一等奖,讲解员李争、张静获评三等奖,区社科联获评优秀组织奖。余杭区已连续两年在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大赛中取得佳绩,晋级省级讲解员大赛决赛。
近年来,余杭区社科联深入开展理论学习阐释、理论溯源研究、咨政课题管理、社科智库建设、社科普及提升等工作,持续推动各项工作走在省市前列,并连续六年获评全省“区县社科联测评优秀单位”,本次大赛落户在余杭,正是对余杭区社科联工作的肯定与激励。
接下来,余杭将持续推进社科强区建设,用好社科普及基地、社科之家等阵地优势,发挥好广大社科讲解员的“桥梁”作用,不断推动社科普及工作常态化、大众化、时代化,为加快建设一流历史文化名城新中心贡献社科力量。
(余杭区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