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擦亮“枫桥经验”金名片、实现理论实践融合创新,5月23日下午,由浙江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诸暨市委政法委、诸暨市社科联、枫桥镇党委主办,诸暨市融媒体中心承办的第三期“对话‘枫桥’——新时代‘枫桥经验’理论与实践圆桌会”在枫桥学院举行。
本次圆桌会的主题是“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邀请了浙江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特聘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汪世荣,浙江省永康市陈亮研究会会长章锦水,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胡飞光等专家到场,与诸暨市相关实务部门负责人、“新枫学社”文化建设学习小组成员、枫桥镇镇村干部及社会组织代表等60余人交流探讨。
新时代“枫桥经验“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个结合”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典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专家学者们认为,“枫桥经验”持续60多年来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原因,在于坚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蕴含了基层自治、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综合为治等优秀传统文化。”汪世荣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解析了新时代“枫桥经验”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阐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关系。“枫桥的地名、店名、人名,处处透着‘和’文化的踪迹。”诸暨市文化界人士陈强以土生土长枫桥人的研究视角,从枫桥的地名、商业、民俗等多方面介绍了枫桥文化里“和”元素,指出枫桥本土文化在社会治理中“以文化人”的巨大作用,表达了对枫桥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新时代“枫桥经验”不仅是以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其兼收并蓄的时代特征也让“枫桥经验”源远流长。章锦水分享了南宋浙东学派的治理智慧,他以永康陈亮为例,其“立法以公,以人行法”的理念,对应现代基层治理中“依法行政”与“柔性执法”的结合。例如社区矛盾调解,既需严格依据《民法典》界定权责(法),也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间贤达之士、网格员等“人“的协调作用,避免机械执法激化矛盾。胡飞光则表示,近年来,绩溪县依托徽州“和”文化,实施“百村家风家训引领工程”,以党建引领激活传统文化治理效能。通过健全机制“立”训、三进活动“传”训、三治融合“践”训,将家风家训融入自治法治德治,打造“和谐、和美、和顺、和鸣”的善治图景。他们分享的经验做法为诸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开了新思路。
面对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诸暨市社科联副主席俞明认为深耕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场景,对更好地构建德治体系尤为重要,如从文化记忆、文化转化、文明新风三方面入手,增强文化价值认同等。“一部诸暨史,半部在枫桥!”对此,诸暨市枫桥镇党委书记何曙升则发出感慨,他提出,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不仅要立足于治理、更要作用于发展,而文化正是这两者之间的关键链接与枢纽。他表示,下阶段,枫桥镇将聚焦品质枫桥示范带打造、古镇枫桥核心圈建设、文旅枫桥新爆点谋划三大重点,通过经验与文化融合发展,激发“平安枫桥”新动能,奋力书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诸暨市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