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发展绿道旅游通常基本不用占用建设用地指标,投资少、见效快,能满足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2]。绿道旅游中的绿道网集环保、休闲、旅游、运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发展绿道旅游既能保护、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也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改善民生的作用。发展绿道旅游还可以优化城乡功能,美化生活环境,突出地方风貌特色,提升旅游目的地发展品位和品牌形象。因此,低碳绿色的绿道旅游关联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实行。
01、绿道旅游在国外的发展
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在1987年提出,绿道向人们提供接近居住地的开放空间,将乡村和城市空间用景观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绿道旅游一般沿着山脊、溪谷、风景道路、河滨、沟渠、铁路等廊道建设相应的景观带,游客可在里面游览和骑行,景观带可连接城乡居民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自然保护区、主要的公路等[3]。因此,绿道旅游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美化当地环境,能带动就业,具有很好的关联作用,能起到“一举三得”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绿道旅游可减少碳的排放量,增加绿色出行,是一种高生态效率的旅游活动。对我国而言,绿道旅游能串联起各地的人文和山水资源,提升地方旅游品位,促进环境得到保护,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国外不少国家都开展了绿道旅游。如作为花园国家新加坡早在1991年就建成了一个连接水体和绿地的网络。美国更是在东海岸建成了长达4500公里的绿道,为沿途3800万居民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改进了当地的环境。目前,美国绿道长度长达10万公里,处于世界第一。德国则建成了一条从吕根到博登湖,路程达2500公里长的度假之路德国林荫大道。法国最有代表性的绿道是卢瓦尔河自行车绿道,全长近800公里,沿线设有多个餐饮住宿、自行车租赁和维修点。英国的绿道叫“公共小道”,英国在伦敦周围建成了近300个绿色项链状的开放空间[4]。可见,国外不少国家在绿道旅游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值得学习。
02、发展浙东唐诗之路绿道旅游的可行性条件
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品位高,特色突出的诗意之路。在唐朝时期,众多唐朝诗人在这条风景优美的诗路漫游吟唱,诗人中不乏李白、杜甫、白居易、贺知章等这样的顶流诗人。而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发出璀璨的光芒。开发浙东唐诗之路绿道旅游将可以很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中国文化特色,提升浙东唐诗之路相关景观的形象和品位,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满足游客追求诗意之路的需求[5]。
浙东唐诗之路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专用名词,是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之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从地域上看,浙东唐诗之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1991年新昌学者竺岳兵发现唐代著名诗人大都在剡溪一带留下游踪。竺岳兵把自钱塘江经过绍兴,而后经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再达新昌,直至台州天台以及温州的诗意之路称为“浙东唐诗之路”[6]。在浙东唐诗之路留下诗歌的目前已知的唐代诗人就有451人,留下的诗篇达1500多首[7]。1993年8月,经过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多次论证,正式行文定名其为“浙东唐诗之路”。笔者在此认同竺岳兵先生的看法,浙东唐诗之路不应仅指地域范围,而是唐朝诗人在浙东范围到过的地方且留下诗篇的地域范围。浙东唐诗之路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已经具备绿道旅游开发的条件。
一是早期的积累。在唐朝时期众多诗人在浙江钱塘江、绍兴鉴湖、若耶溪、浙东古运河、曹娥江、剡溪、新昌天姥山、天台山、温州等地留下诸多诗歌,无意中走出了一条古代的网红绿道,这条充满诗情画意的人文绿道,旅游资源丰富,风光旖旎,是一条不可多得的诗歌绿道[8]。
相关的绿道浙江目前已开发出省级绿道2号线,其中官河绿道段位于新塘街道萧山区官河北侧,且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文保批复。官河又叫浙东运河、萧绍运河等,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该绿道中的柯桥古镇驿站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另外已经开发的浙江省级绿道5号线曹娥江城区段(四环大桥至铁路桥)滨水骑行绿道已经建成,该绿道北起上虞,南至乐清,串联15个主要节点,全长230公里,以唐诗之路与朝圣之旅为特色。这为浙东唐诗之路的进一步深度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浙东唐诗之路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一方面,山水类资源代表性的有绍兴的浙东古运河、若耶溪、会稽山、东山、鉴湖、曹娥江,嵊州的剡溪,新昌的天姥山、沃洲山,台州的天台山、石梁飞瀑、华顶山、赤城山,温州的括苍山等。另一方面,人文资源主要有国清寺、云门寺、诗词对联、趣事传说、古代磴道古桥、亭台楼阁、摩崖碑刻等。其中游览过浙东唐诗之路的诗人中包括贺知章、李白、王维、杜甫、崔颢、贾岛、杜牧、崔宗之、卢照邻、骆宾王、元稹、李绅等著名诗人,他们为浙东唐诗之路绿道旅游的开发赋予了高品位的内涵。
三是浙东唐诗之路各种配套设施齐全。浙东唐诗之路经过的浙东地区多是水路,部分经过山林,通常水路地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在食住游行购娱方面,都能提供较好的服务。如交通方面,在水路方面,浙东古运河、鉴湖、曹娥江、剡溪依然畅通无阻。住宿方面,各种档次的酒店、宾馆较多,能很好满足游客的住宿饮食需要。高铁动车、飞机方面,萧山有机场高铁站以及萧山国际机场。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地段绍兴则有绍兴北高铁站、绍兴东高铁站、绍兴火车站、上虞火车站、上虞南高铁站、新嵊高铁站、诸暨站等。台州则有8个高铁、动车、火车站,便利的交通能很好地将游客送至想要到达的景区附近。
四是浙东唐诗之路沿线城市经济发达。浙东唐诗之路主要经过杭州、绍兴、台州、温州,这些城市GDP全部高于全国城市GDP平均水平,2023年GDP总量达到20058.98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24.30%,人均GDP为160190.07元/人。绍兴为首批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城市,绍兴市2023年GDP为7791亿元,全省排名第四,GDP增速为7.80%,全省排名第二位,人均GDP为145628元/人,达到发达国家2万美元水平线。台州市202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240.68亿元,全省排名第六,同比增长4.5%,人均GDP为93424元/人,但仍然高于全国人均GDP8.94万元/人。
五是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决定》中指出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浙东唐诗之路绿道旅游正好满足绿色低碳的发展要求,同时也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2018年在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浙江省前省长袁家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2018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浙江省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将“打造唐诗之路山水人文旅游精品”列为“实施浙江特色传统文化重点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浙江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成立了相应的研究会和智库,以从智力层面推进浙东唐诗之路的开发。
03、浙东唐诗之路发展绿道旅游开发策略
(一)挖掘各地自身特色。
常见的绿道类型有自然生态、河流、风景名胜、游憩、综合型等。浙东唐诗之路在唐朝时期所经过的地方多以水路为主,且目前的浙东古运河、鉴湖风景区、曹娥江国家水利风景带、剡溪等地带依然风景如画,且通达无阻,且是唐朝诗人吟咏最多的地带,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地带。因此,浙东唐诗之路适合开发以水路为主的绿道旅游。
同时各地区需要互相沟通,找准自身特色旅游资源,以宣传相应的代表性、特色性诗歌和相应景点,以更好地突出各自特色。如关于若耶溪的诗歌,李白写有《子夜吴歌·夏歌》《采莲曲》,孟浩然写有《耶溪泛舟》,崔颢写有《入若耶溪》,綦毋潜写有《春泛若耶溪》,白居易写有《答微之见寄》,刘禹锡写下《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宋之问写有《泛镜湖南溪》等。在诸多的诗歌中,应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和诗歌进行景观的打造。
对此,若耶溪可选取李白的《采莲曲》作为代表性诗歌进行宣传和营造相关的景观。云门寺则可以白居易写的《云门寺》中的意境来进行景观开发。鉴湖则要突出宣传绍兴人贺知章写的代表性诗句,因为贺知章不仅和李白是忘年交,还是李白的伯乐。此外,贺知章还在《回乡偶书·其二》中明确写道:“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同时,还写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著名诗句。因此鉴湖要重点营造这样的旅游意境。剡溪则可以重点宣传韦应物写的《酬秦征君、徐少府春日见寄》中的诗句:那能有馀兴,不作剡溪寻。景色营造方面,可以重点打造月下泛舟的场景,因为李白曾在《东鲁门泛舟二首》中写道: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新昌则要突出天姥山的旅游开发,要重点宣传李白的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山可重点以孟浩然写的《寻天台山》做宣传,以及突出诗中意境的打造,如孟浩然曾写道: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图片来源:绍兴文旅发布
(二)深挖景点人文内涵。
一是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人文之路、拜佛寻仙之路、朝圣之路,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深度的人文内涵,对此,要全方位还原诗人写作时的情景,同时还要深挖诗人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个人心情,以更好地感受诗歌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要深度挖掘一些诗歌吟诵过的地方的演变过程,特别是一些著名人物对相应景点赋予的内涵,让游客多角度地品味相应的景点。三是除了打造那些相对有名的景区,还要深度挖掘那些相对不那么有名的景区,使它们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以更好地立体地展现浙东唐诗之路,如可开发的景区有渔浦潭、西陵口、宝林寺、秦望山、覆釜山、兰渚、曹娥庙、马迹山、兴善寺、雪窦山、苎萝山、南岩寺、雪窦寺、金庭观、沃洲山等。
(三)做好基本配套服务。
首先各地区要开展区域合作,进行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对此,各地应将最有特色的唐诗之路景点连成一片,让游客体验最有特色、最具有代表性的唐诗之路景点。其次是要规划好人行步道、非机动车车道、自行车道和停车场,还有特色小吃、旅游商店、绿化缓冲区等。再次要注意为游客提供便利的绿道旅游配套服务,如提供免租金的共享电动车、自行车、电动汽车,且在指定的地点可以随借随还。再次是汽车道与步行道有一定缓冲地带,避免车流的噪音影响游客兴致。同时提供自行车道,让骑行的人能更惬意地畅游绿道。最后是各景区可大力开发相关的旅游文创纪念品。首先是将相关的诗歌制作成册配上相应的景点照片,让游客将风景和诗歌一起带回家。其次是制作相应的扑克,可以将不同诗人的诗歌和肖像印在上面,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再次是将不同诗人的经典诗句印制在折扇、礼品袋、书签、文化衫和杯子等上面,让游客将唐诗带回家,同时带动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开展主题特色旅游。
首先是浙东唐诗之路风光旖旎,让人心旷神怡,可以开展摄影旅游、绘画旅游。甚至在一些诗歌描述的场景里进行造景,以营造诗歌意境。如为了营造月下泛舟的场景,可以在相应位置设置一个人造月亮。还可以组织以大学生群体为主的骑行旅游。大学生精力充沛,也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力、想法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沿线要为大学生骑行群体提供相应补给站。其次是可开展以中小学生群体为主的研学游,设置相应旅游线路,如“跟着唐诗去旅行”,或者“跟着李白游绍兴”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某个地方的诗歌文化内涵,让学生群体更好地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品味唐诗之美,树立文化自信,增强爱国热情。再次是组织疗养群体开展疗养旅游。通过与定点单位合作,让相关群体在山水间品味唐诗意境。最后是各个地区每年开展以特定著名诗人为主题的诗歌写作比赛或者学术研讨活动,以扩大浙东唐诗之路的影响力。
(五)开展宣传主题活动。
绿道旅游概念在我国还没有普及,在我国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如上海黄浦江两岸绿道、深圳盐田海滨栈道、青岛海滨木栈道、广州黄埔绿道、武汉东湖绿道、杭州青山湖绿道等,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共享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成果,让更多人了解绿道旅游,树立环保观念,可以在一定绿道范围开展马拉松健步走或跑步活动,以吸引更多人了解绿道、共享绿道,感受绿道独特的人文内涵。还可以开展以吟诵绿道为主题的诗歌比赛活动,让人们深度挖掘绿道内涵,感受绿道人文内涵。还可以在适合放风筝的季节开展放风筝活动,如曹娥江国家水利风景带,不少地方地域开阔,风景宜人,适合放风筝,因此可以组织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开展放风筝活动,且制作一些印有唐朝诗歌的风筝,让有文化的风筝在学生群体的心灵里放飞,同时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唐诗文化。
(六)打造爆款网红景点。
浙东唐诗之路沿线景点众多,著名诗人留下的诗歌也众多,但缺少现象级的网红或者著名景点。天姥山和国清寺虽然也有一定知名度,但没有成为全国性著名品牌,如不能与张家界、桂林漓江相比,也不能与因为诗歌《枫桥夜泊》成名的寒山寺相比。因此,浙东唐诗之路各市县可各选一首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以该诗歌为背景或者意境,打造一个充满意境的网红景区,使游客能产生美好的幻想,产生务必前去打卡的欲望。同时,为了快速提升知名度,要积极利用各新媒体进行传播,如抖音,要利用其“上热门”的强大功能,快速提升景点的知名度,甚至提升整个浙东唐诗之路的知名度。还可以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开展相关景点的短视频制作大赛,对于访客量大于200万人次的现象级比赛短视频给予重奖,以吸引广大游客迅速关注浙东唐诗之路,提升浙东唐诗之路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王前虎.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EB/OL].http://www.rmlt.com.
cn/2024/0729/708499.shtml,2024-08-12.
[2]宋向华.呼和浩特市推进绿道建设提升城市颜值[EB/OL].http://www.northnews.
cn/news/2021/0421/1988107.html,2024-08-12
[3]白墨.绿道建设和绿道旅游启示录(上)[EB/OL].https://www.sohu.com/a/327704105_1
00022101,2024-08-13.
[4]世界绿道.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96%E7%95%8C%E7%BB%BF%E9%81
%93/50140890?fr=ge_ala[EB/OL],2024-08-13.
[5]浙东唐诗之路.https://baike.so.com/doc/30051425-31664538.html[EB/OL].2024-08-13.
[6]王新兵.新昌浙东唐诗之路上的明珠[N].中国旅游报,2018-06-08(04).
[7]奚雪松,张光明.浙东唐诗之路:一条诗歌型的文化线路[N].光明日报,2021-04-25(12).
[8]陈辉.浙东唐诗之路绿道旅游开发构想[C].浙东唐诗之路与大湾区建设高峰论坛文集.绍兴:绍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19:260.
作者简介:
陈辉,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绍兴市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绍兴市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暨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智库成员,绍兴市社科基础研究专家库成员,研究方向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旅游文化、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等。在自然子刊、AHCI、SSCI、CSSCI来源、《中国旅游评论》等刊物发表文章100余篇。
来源: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