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高士奇全集》

发布时间:2025-05-22

|

来源:浙江古籍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广州华商学院微信公众号

浏览: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点项目《高士奇全集》,为重大项目“清代浙人文献丛刊”下设子课题,由广州华商学院王树林教授主持,2023年在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高士奇(1645—1704),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清初著名诗人、学者。他在经学、小学、文学、历史地理、博物鉴赏、书画艺术诸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一生著作宏富。然而,长期以来,其著作仅《左传纪事本末》《江村销夏录》等少数品种得到整理,导致学界难以全面了解其学术成就。

《高士奇全集》整理出版历经十余载,耗时耗力,可算古籍整理中的鸿篇巨制。全书共455万字,分装20册,是首次系统性地呈现高士奇全部著作,共收录其撰述、编纂的文献四十余种,涉及经、史、子、集四部,涵盖经学、小学、文学、史地、书画等多个领域,不少为首次整理的稿抄本、孤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与学术研究意义。另附辑高氏后人家集十余种,涉及高衡、高兰曾、高庆飏等人,也是这些人的著作首次得到整理,增加了本书文献的完备性。

《全集》是近年来明清文献整理的重要成果,概括言之,具有三大突出特色:

第一,体制严整,分类确当。首先,《全集》以高士奇个人著述汇为正编,以高氏家集辑为附编。每编后采录高氏传记碑铭、投赠唱和之属,各为附录。总体布局,逻辑严整。不仅为高士奇研究汇集了基本文献,也为高氏世家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我们提供了从清初至晚清的一个缙绅家族的文化风貌。其次,高士奇著作存世卷帙浩繁,编纂分类以从,体制严整。整理时借鉴胡重编集《高文恪公四部稿》分类,参考清人《四库全书》分类,并结合当今图书目录分类之法,将高士奇著作重新分为四部,即经传小学类、文学艺术类、随笔杂记类、杂撰杂编类,使高士奇每一文化层面的文献著作归属清晰,为后人从不同方向研究高士奇提供了方便。再次,《全集》中各书体例,能尊重底本原貌,不作过多改动。别本序跋或提要非底本所具者,皆全部移入该书之后附录。所收各书目录,底本或有或无,颇不一律,今《全集》则统编目录。另外,《高氏家集》之编纂,略仿《全集》之例,著述排纂,以时代先后为秩,不仅可看出一个家族的文化传承,又可见一个世家的人文兴衰。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又对平湖高氏诸人无别集传世者,搜辑其遗佚,汇为补编,其散见各书有涉平湖高氏资料者亦辑为附录,保证了全书体例的统一。

第二,广征博取,立足在全。本书在高士奇著述与高氏后人文献的整理中,立足在全,务求完备,广征博取,尽量做到无遗珠之憾。首先,版本搜求用功勤苦,广搜高士奇每种著作的各种版本,工程浩大,又能比勘对照,遴选善本为底本。如《左传纪事本末》,整理者不仅得朗润堂康熙刻本,还搜集到《四库全书》本、江西书局本、广雅书局本等版本,并严考各本源流得失,经严加比勘,最后定康熙本为底本,校以各本,参以杨伯峻点校本,使本编集诸刻之长,可称一部全新善本。有些刻本、抄本、孤本很难寻觅,整理者皆尽搜尽收。如《瓶庐韵笺》一书,仅存清华大学图书馆《高文恪公四部稿》中;《田间恭纪》一书,唯南京图书馆藏《清吟堂集》中存有一帙;《江村类语》不分卷,惟有抄本一帙藏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此次整理即据此孤本整理。《独旦集》五种中只有《独旦集》(八卷本)尚易求得,而《独旦集集唐》《独旦词》《独旦集文稿》《独旦集赋稿》皆罕见其传,五种齐备者仅于博古斋拍卖会上仅得一见。本次整理即以博古斋所见拍卖本为底本,将此稀见文献化身千百。其次,补遗辑佚,用功甚深。高士奇集外诗文颇多,散见于清初总集、别集、书画题跋及一些书画传世作品中。《全集》将这些集外遗珠尽力搜辑整理了出来。就《全集》收入的《诗文补遗》观之,诗词辑得37首,序文21篇,碑铭、表奏、记赞等文46篇,书画题跋近200首,整理者爬梳校理之功实可赞许,其精益求精的精神更难能可贵。

第三,精选善本,点校用心。《全集》在各书校点中,广求异本,努力穷尽搜索,在各种版本的基础上,对照比勘,甄选善本。编中各书多以高氏自刻本为底本,执祖本以求各本之异同,则源流可清而因革易明。全书校勘用力甚多,以版本对校为主,以本校、他校、理校为辅,有旧校可资利用者,亦斟酌择取。校记不枝不蔓,避免繁琐考证,力求简明。校记或置于每卷之后,或置于当篇之下,以便读者参阅。对原文中俗体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避讳字,也均有恰当处置。

《全集》不仅是高士奇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为深入研究清代文学、史学及艺术以及清初文人文化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第一手文献资料。本书出版后,先后入选全国古籍出版社年度百佳图书(2023)一等奖、第二十六届华东地区古籍类优秀图书奖特等奖、第三十三届浙江树人出版奖等,充分彰显其在学术性、系统性与文献价值方面的突出贡献。

整理自浙江古籍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和广州华商学院微信公众号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