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高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25-05-22

|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

浏览:

近日,以“区域国别学:实践创新、理论建构与体系完善”为主题的高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大会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与浙江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旨在进一步凝聚学科共识、优化培养体系、交流建设经验,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栾宗涛,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副司长刘威,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峰,金华市市长张健,浙江师范大学校长邱利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秘书长、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院长刘鸿武,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创始院长钱乘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原院长、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徐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出席会议。

会上,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共同发布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区域国别学大模型,该模型是全球首个专注于非洲区域国别研究的AI大模型,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的非洲研究成果共享中心,支撑国家对非合作战略,服务全球非洲研究学术共同体。该大模型英文名为乌班图Ubuntu,取自非洲哲学"Ubuntu",寓意集体共享精神,强调区域研究的互联性。

钱乘旦、杨洁勉、刘鸿武等先后作《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面临之问题与解决路径》《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关于区域国别学实践创新、理论建构与体系完善的十点思考》等报告。

翟崑和西北大学校长孙庆伟、云南大学校长马文会、外交学院校长王帆、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高程、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洛忠、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刘欣路、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杨懿、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强、宁夏大学校长彭志科等10所高校负责人围绕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本次会议设有四大平行论坛,聚焦“探索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与学科体系”“拓展区域国别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实践创新”“构建区域国别学刊与学科互动机制”等学科发展核心命题,通过分领域、多层次的深度研讨,实现了从理论根基到实践路径、从人才培养到学术生态的全链条交流研讨。

全国150余所高校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大学与学科》等期刊媒体代表350余位嘉宾参会。

会前,与会领导和参会学者分批次参观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两馆两厅一室”(非洲博物馆、中非交流博物馆、还乡厅、乞力马扎罗厅、图书资料室)等实体化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平台。会中,与会领导和参会学者还观摩了39所高校参展的全国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成果展、浙师大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书展。

2012年,由教育部主办、浙师大承办的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第一次工作会议在金华举行,教育部、外交部、财政部、商务部、社科院等国家部委领导,省教育厅、外事办、金华市有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52所高校、各研究基地、各高校外事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13年后,高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再次在浙师大召开,这是2022年区域国别学被确定为交叉门类下的一级学科、2024年首批区域国别学博士点设立后的高校区域国别学盛会,与会学者集思广益,总结实践经验,展示案例成果,切磋育人体系,共同推动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建设高质量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起步早,先行先试、全国引领,经过35年潜心耕耘与努力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学科建设为本体、智库服务为功用、国际传播为手段、扎根非洲为前提、中非合作为路径、协同创新以赋能”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浙师范式,逐步成为中国非洲问题研究学术重镇、非洲事务咨询重要智库、涉非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对非人文交流重要力量,多次获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领导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或赞誉,被誉为在全国高校“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代表性、示范性和推广性”。

转自“浙江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