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科学普及周启动仪式在余杭街道“禹上稻乡”综合体举行。来自全区的广大哲学社科普及工作者代表、高校专家代表、文化志愿者代表、讲解员代表齐聚苕溪河畔,共同开启为期一周的余杭区社科知识普及活动。
启动仪式上,一张标注着29个彩色坐标点的余杭地图亮相大屏幕。这是余杭区首次发布的“走读余杭”社科宣讲点地图,涵盖了从章太炎故居纪念馆、竹笛展示馆到禹上稻乡、前庄村文化礼堂等不同类型的社科基地。市民可以借助此图轻松探寻“家门口”的社科“宝藏”,感受余杭人文历史的独特魅力。
“作为此次入选地图的宣讲点,‘禹上稻乡’将结合自身农文旅产业跨村抱团的特色路径,为市民提供‘社科+科技’融合的科普体验。”余杭街道“禹上稻乡”的青年讲解员张静介绍道,“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人们展现苕溪河畔的千年农耕文化,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科学与烟火生活的交融。”来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闲林埠历史街区的讲解员李争,在现场分享了老街的改造故事。两人通俗易懂的讲解为在场观众奉上了一场生动鲜活、接地气的社科知识“盛宴”。
为了让社科知识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余杭区在当天聘任6名高校、党校和基层的专家学者担任“余上社科”能人讲师,将以组团形式深入社区、校园和企业,用“乡音”传递理论,以“小故事”讲透“大道理”。同时,6支“余上社科”志愿服务队也在现场接受授旗,将通过春风化雨般的科普活动,把社科知识播种余杭全域。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还举行了社科咨询服务市集。各式各样的非遗展陈项目一经亮相便吸引现场人员驻足围观。清脆悦耳、宛转悠扬的中泰竹笛曲,修身养德、教化后生的章太炎家训,咸香四溢、配料丰富的普宁七味茶,颜色各异、软糯可口的苕溪古法糕点……10余个互动摊位将社科知识与趣味互动巧妙融合,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余杭的人文风俗魅力。
从良渚文化“首创独创”的精神、苕溪文化“千年治水”的坚韧,到运河文化“通达开放”的胸襟、禅茶文化“和合共生”的智慧,这些历史文化底蕴都将成为滋养余杭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为打造一流历史文化名城新中心,余杭区近年来扎实推进社科普及工作,通过不断创新形式和丰富内容,让社科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群众生活。
“本次活动选择‘禹上稻乡’作为启动地,就是要以‘稻作文明’为意象,展现出余杭社科工作‘扎根泥土、服务民生’的理念。”余杭区社科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秉持这一理念,以各镇街社科普及基地为舞台,围绕辖区人文历史和社科知识的普及推广,举办一系列宣讲活动、精品课程、数智沉浸体验、特色咨询服务等活动。”
(余杭区社科联供稿 转自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