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潘家栋 肖文: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

发布时间:2025-05-15

|

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并指出要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数据、算力和算法是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了“燃料”,而人工智能发展又会形成大量数据,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是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必然要求。今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深化“数字浙江”建设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切实提升数据开发利用水平。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核心战略资产,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运行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变革生产方式、提高流通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助推着以人工智能等产业为主攻方向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相较于传统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具有虚拟替代性、动态实时性、规模经济性、非排他性等特征,数据要素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更新迭代与集聚累积,促进规模报酬递增,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是最大程度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关键路径。

得益于“八八战略”前瞻性指引,我省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省发展的“金名片”。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2.3%。与此同时,我省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开启了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此后,相继出台了《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浙江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试点实施方案》《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办法(试行)》《关于推进浙江数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杭州、温州等地市分别打造了“中国数谷”、中国数安港等数据要素交易平台,助推着我省数据要素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例如在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方面,截至2024年5月,我省累计实现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被侵权保险、证券化、交易、许可金额26.25亿元,占全国90%以上。但相较于兄弟省市,我省在数据要素交易规模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此外,我省在产业数据和个人数据开发运营、省市两级数据交易机构协同联动等方面仍然存在优化空间。

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纷纷出台政策法规、完善基础设施、搭建交易平台,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化水平。例如,美国建立“Data.gov”等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以政府数据全方位开放带动企业数据的共享;欧盟自2020年以来先后出台了《欧洲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法案》等法规,保障数据市场公平交易;英国大力推进“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加快数据连接器、身份标识、安全设置等数据交易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本于2021年成立了数字厅,为全球首个数据专门管理机构,统筹数据交易流通的相关事务。从国内实践来看,北京、上海、贵州、四川等省市陆续出台数据要素交易流通的政策法规,因地制宜探索细化数据基础制度。其中,北京锚定“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侧重数据制度、标准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应用场景先行先试;上海定标打造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建设“2+X”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提升数据产业能级;贵州通过大力培育引进数据商等市场主体,发展第三方数据中介激活市场。上海、贵州、福建等省市纷纷成立国资数据集团,实现数据、工程、项目等资源整合,有效减少沟通和运营成本。尤其是上海数据交易所已经在统一数据节点形成内部协同的基础上,启用数据交易链推动十省市“一地挂牌、全网互认”,助力构建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

借鉴发达国家和兄弟省市典型实践,我省进一步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一是强化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政策制度供给。发挥我省作为国家“数据二十条”点名提到的试点地区的优势,主动探索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国际数据流通枢纽的建设。牵头参与国内标准的统一和国际数据治理标准的制定,建立规范有序、安全高效的数据开发利用机制。加快完善数据资产登记确权、价值评估、标准服务、规范交易等机制,着力打破纵向和横向“数据孤岛”,积极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开放流通。二是优化交易平台体系。统筹现有数据交易机构和各类数据服务商的功能定位,积极引导平台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数据要素交易运营。强化数据要素供给,尤其是在工业领域率先建设可信数据空间,促进工业数据畅通流转。三是提升区域协调联动。积极发挥各地数据基础优势,构建一体推进、特色各异、联动发展的数据交易体系。同时,积极拓展与北京、上海、深圳、贵州等地数据交易机构的合作,助力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构建。鼓励各地创新数据流转模式并建立容错机制,形成省内数据市场“一城引领、多城联动”的雁阵格局。四是完善数据应用场景。制定数据应用与交易相配套的激励政策等,支持数据资源型企业创造数据应用场景,提升数据产品供给能力。强化数据人才引进和培育,着重引进培育数据合规、数据资产评估等专业人才,同时优化人才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

作者:潘家栋 肖文 浙江省委党校、浙江大学

来源:《浙江日报》2025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