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埭上非遗”社科品牌:平湖创新传承与多元融合的生动实践

发布时间:2025-04-17

|

来源:平湖市社科联

浏览:

2025年,平湖市社科联以社科普及为纽带,将域内非遗文化传承与社科普及工作紧密结合,推出“埭上非遗”社科普及系列活动,让非遗“活”在当下、“火”在民间,探索出一条传统与现代共鸣的非遗传承新路径。

一、深耕非遗资源,打造沉浸式社科普及模式

立足本土文化底蕴,通过整合杜做酒、平湖方言、古法花灯、钟埭农民画、创意竹编等传统文化,构建“四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社科普及体系。开设平湖方言课堂,邀请平湖民俗文化专家张玉观老师现场教学,以互动跟读、点评纠错等方式,让青少年感受方言魅力。杜做酒非遗工坊传承人曹桂娟阿姨耐心教导孩子体验传统酿酒工艺,以“做中学”实现“学中悟”。通过打造沉浸式社科普及模式,在保留非遗原真性的同时,赋予其鲜活的传播力。

(网站)市县动态-平湖市社科联∣“埭上非遗”社科品牌:平湖创新传承与多元融合的生动实践_image_0.png

二、跨界融合赋能,激发新时代非遗文化活力

创新“非遗+”模式,将非遗传承与现代文化深度融合。一方面,驻村选调生龚成结合法律科普等主题,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融入非遗课堂,实现社科知识与文化传承双向赋能。另一方面,通过金鱼花灯制作、钟埭农民画创作等实践课程,引导青少年在动手过程中领悟工匠精神。同时注重成果转化,通过线上线下展览,让实践成果成为一张非遗“移动名片”。以跨界联动的方式,拓宽非遗传承受众面,实现非遗保护与时代需求的同频共振。

三、凝聚多方合力,构建可持续发展传承生态

“埭上非遗”品牌以“政府引导+专家支撑+群众参与”的协同机制,打造四季不断的主题活动。联合民俗学者、非遗传承人等组建专业团队,确保活动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依托驻村选调生、社区志愿者等力量,扩大服务覆盖面。用农民画增加乡村旅游亮点、杜做酒衍生特色产品、方言教学强化地方文化认同,“埭上非遗”以“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社区共建”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平湖市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