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李东升 张书林:智库如何助力国际传播

发布时间:2025-04-01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浏览:

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成果丰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持,智库在咨政建言、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两个大局”交织、逐梦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智库传播工作,是智库发展与建设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智库为媒,多元赋能传播的独特路径。何以为媒?是因为智库有天然的传媒属性。智库赋能传播内容生产。智库具有大众媒体的部分特征,但与媒体传播不同的是,智库传播依托专家智慧与专业特长,为社会提供具有深度和权威性的内容。智库引导社会热点传播。智库在传播议题的设置上聚焦“国之大者”,重在阐释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解读公共政策,引导社会热点,发挥了独特的社会舆论引导作用。智库助力社会价值塑造。在多元文化与思潮碰撞的环境下,智库引导社会朝着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利益的方向形成价值认同。

智库助媒,破解国际传播困境的担当。从世界一流智库看,传播思想已成为智库的本质之一。敢于担当国际传播重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智库要坚守站位、明确定位。突破对外国际传播困境。以中非合作为例,部分西方国家制造“新殖民主义”和“债务陷阱”等论调,歪曲中非合作、抹黑中国形象,使得部分非洲地区民众和媒体出现反华情绪,暴露出现阶段我国国际传播中存在缺乏统筹协调、传播力度不均衡等问题。注重推动智库成果转化。近年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通过中非论坛搭建沟通桥梁,积极助力中非合作,为中非发展建言献策,使智库成果真正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融智融媒,把握“全球南方”现代化机遇。智库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整合智慧资源与媒体传播力量。一是打造国际化智库品牌。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库型战略传播体系,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智库团队,推动智库研究适应未来智慧决策和靶向需求,力争成为知识生产与发展建议的重要源头。二是构建全球化合作网络。与全球主流媒体和学术机构加强合作,深化国际学术交流与信息互通,如举办联合学术活动、合作出版研究成果以及共享数据和案例研究等。三是加强数字化传播升级。进一步加强传播平台建设,深度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打造更加多元、智能的数字传播矩阵,吸引更多的全球受众参与到“全球南方”议题的讨论与实践中。

作者:李东升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人才培养与智库办公室副主任,张书林系浙江省金华市委党校教师

来源:本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