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常态化推进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2024年4至7月,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党内开展了一次集中性的党纪学习教育,这次学习教育在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纯洁党的组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纪学习教育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反复学习、反复教育,实现常学常新。
开展党内法规的常态化学习
涉及规范党员干部纪律言行方面的党内法规包括《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有多种形式,可以考虑邀请纪委领导或者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进行解读,多维度阐释条例内容,让党员干部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在自己的心中建立起一道纪律的防火墙。个人自学也是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先后共有5个版本,党员干部可以就5个版本的条例对照着学,以便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条例修改背后的原因,吃透“四种形态”设置和转化背后的政策,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上的自觉性和警惕性,更加清楚明白党中央关爱干部、保护干部的良苦用心。党员干部要经常提醒自己,对照“六大纪律”的主要内容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利剑高悬、铭记在心。
发挥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
目前我省共有50个省级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既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角度弘扬廉洁文化,也从以案为鉴的角度推动警钟长鸣,是党员干部接受廉洁文化教育、筑牢反腐败底线、增强纪律意识的重要抓手。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开展主题党日、调研学习等方式,组织党员根据就近原则选择基地接受教育,提升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自觉和意识。其中作为4个省直基地之一的浙江省委党校党风党纪教育馆,自建馆以来,一直秉承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宗旨,力求从正反两个方面帮助党员干部进一步筑牢反腐意识、提高党性修养。党风党纪教育馆为我省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发挥了重要的阵地作用和服务堡垒作用。据统计,从2024年4月初至7月19日,党风党纪教育馆共承接239场次外单位党纪学习教育,总计接待11462人次,场次多的时候,1天的接待量达到8至10场,受到了参观单位领导和党员干部的高度肯定。
用好反腐专题纪录片的警示效应
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联合有关媒体制作了一系列正风反腐电视专题片,从2014年到现在,已制作并播出了11部反腐败专题片,内容涉及“关键少数”“重点领域”“年轻干部”“风腐一体”“红通人员”等多领域、多方面的腐败案件,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历程、成就和经验,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特别是今年年初《反腐为了人民》的热播,更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员干部对于自身纪律建设的高度重视。另外,大多数省份也制作了展示省一级层面的反腐专题片,这些落马干部的专题片包括政策解读、案例剖析、官员忏悔等,都是我们开展纪律教育的重要素材。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好这些反腐警示片,各单位、社区、党支部等都可以考虑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岗位风险交流心得体会,实现以案说纪、警示警醒的效果。在运用反腐纪录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同时,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忌把反腐纪录片当作电视剧来看、当作完成任务来看,一看了之、一笑了之,而是要把自己摆进去,端正态度,引以为戒,筑牢纪律底线。
注重精准施策的靶向教育
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党员干部,应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纪律教育,做到靶向施教。针对“一把手”等“关键少数”,应着重在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权力监督、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以及强化“特定关系人”概念等方面进行党规党纪方面的教育;针对年轻干部,特别是一些级别较低但处于较高风险岗位的年轻干部,更应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年轻干部追求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注重将纪律教育贯穿年轻干部职业全周期;针对金融、医药、政法等重点领域的党员干部,应针对岗位廉政风险防范以及涉及人情往来负面清单等领域进行重点教育和常态化教育,并增加廉政谈话的频次,多打预防针,增强当事人戒畏心理,筑牢他们不想腐的思想防线。
作者:许徐琪 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浙江日报》2025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