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孝道传承的历史回响:“宋孝宗”

发布时间:2025-02-17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意趣,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德寿宫红墙的新机位有了!”春节期间,德寿宫成为热门打卡地,接待游客超 2.3 万人次,打卡德寿宫红墙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凑近看,红墙上有着源自王献之《余杭帖》的行书“杭州”二字,笔锋流畅而富有神韵,搭配古朴神秘的经典蛇纹“蟠虺纹”,瞬间为德寿宫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而在红墙之外,一条独特的“巳巳如意‘贪食蛇’”披上落叶全新亮相,寓意着为你“吃”掉繁忙、“吃”掉疲惫、“吃”掉烦恼。游客们兴致勃勃地穿梭其间,精心寻觅最佳合照姿势和拍摄机位,不难想象,春节期间,这些拍摄于德寿宫的精美大片必将在朋友圈掀起热潮。

当人们沉醉于现代创意与历史建筑碰撞出的奇妙火花时,思绪也不禁被拉回到遥远的南宋时期,德寿宫是我国南宋礼制规格最高的建筑之一,这座历经岁月洗礼的古迹,在往昔的时光里,承载的可不仅仅是建筑的辉煌,更是一段段动人的人文故事。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高宗禅位后,在原属临安城望仙桥东甲第一区秦桧的赐宅改建出德寿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同样生活于此的宋孝宗,并非宋高宗的亲生儿子,而是养子,但孝宗对高宗的敬爱丝毫未减,甚至更为深厚。两代帝后在此生活共四十余年,因位于“南内”皇城以北,故又称德寿宫为“北内”,是南宋初期的政治中心之一。

从诸多史实中,能清晰感受到孝宗对高宗那深沉的敬爱。淳熙十年(1183年),他深知高宗对西湖山水的眷恋,便命人在北内后苑建造冷泉堂。工匠们巧妙地堆叠巧石,模仿飞来峰的奇峻,开辟大池,引入清澈的湖水,让高宗足不出户便能领略西湖山水的秀丽风光。当高宗看到这如西湖般的景致时,满心欢喜,不禁感叹“老眼为之增明矣”,还欣然为孝宗的《题冷泉堂飞来峰》作诗写跋,称赞孝宗“自幼歧嶷,进德修业,如云升川增,一日千里”。这段父子间的温情故事,在当时传为美谈,也让德寿宫成为了孝道与亲情的见证者。

淳熙十三年(1186年)新春元旦,宋高宗迎来八十大寿,孝宗精心筹备,派出由534人组成的法驾前往德寿宫贺寿。浩浩荡荡的队伍从皇宫出发,沿途百姓纷纷驻足观望,无不为孝宗的孝心所感叹。抵达德寿宫后,孝宗亲自为高宗献上精心准备的寿礼,每一件礼物都饱含着对父亲的美好祝愿。

德祐二年(1275年),南宋行在临安被元人攻占,德寿宫被毁,渐渐被岁月尘封,直到1984年,在中河东侧发现了南宋时期的砖砌道路伊始,经过近四十年先后四次的考古发掘,依托德寿宫遗址原址的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自2022年11月18日正式开馆,这座古老的宫殿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重焕生机。

步入2025年蛇年春节,德寿宫依旧热闹非凡。“德寿宫宴 —— 南宋饮食文化展”选取“宴与器”“宴与味”“宴与游” 三个关键词展示了50余件套饮食文物,通过复原德寿宫宴场景,趣味性解读宋代宫廷故事与饮食礼仪;“喜纹乐见 屏行世界”屏风展,凭借着多件复刻的南宋屏风艺术品,生动呈现出南宋时期的审美意趣与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预约人数众多,需提前两三天预约才能入场,而德寿宫对70周岁以上老人实行免预约政策,让更多老人能在家人陪伴下感受文化魅力,在展厅里,常常能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陪伴老人观展的温馨画面。

新春佳节,人们扶老携幼来到这里,在欣赏红墙、参观展览时,了解孝宗与高宗的故事,他们之间即使没有血脉相连,那份孝道依然纯粹而深厚。德寿宫的重建,不只是历史遗迹的重现,更是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呼唤,它让我们看到,在千百年的时光流转中,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始终熠熠生辉。这份孝道,无关血缘亲疏,无关时代变迁,它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敬爱与感恩,是对长辈的尊重,对传承的坚守。

(杭州市上城区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