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OA系统

文化寻根·约会古今书法大家③丨褚遂良:博采众长 开启唐风

发布时间:2025-10-29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展示

《浙江书法大系·隋唐五代卷》

《浙江书法史》

褚遂良,钱塘(今杭州)人,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史书曾记载,褚遂良博通文史,尤其擅长楷书。因为精于书法,他被唐太宗赏识,并深得信任,是唐太宗去世前的托孤重臣之一。唐高宗时,他受封“河南郡公”,人称“褚河南”。

褚遂良对多种字体颇有研习,博采众长,既得益于对唐初名家的师法与继承,更对王羲之研究颇深。但他并未固守于前人的风格,而是自成一家,写下独具个性的《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

清朝书学家王澍曾言:“褚河南书,陶铸有唐一代。”褚遂良的书法风格直接影响了唐代书法的发展,承上启下,独领风骚。

下笔遒劲,其书多法

褚遂良的父亲褚亮是个博学多才的名流,曾担任东宫学士,到了唐代后深受李世民礼遇,是著名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与欧阳询、虞世南等交往颇深。

褚遂良年轻时,深得父亲好友欧阳询的看重,他的早期作品《伊阙佛龛铭》字体方正刚健,笔法有欧字遗风。

他还曾学习唐太宗李世民的书法老师史陵的书法,史陵的书法以疏瘦见称,笔法精妙。

唐代书学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称,褚遂良最敬佩的是虞世南,对其人品和书风十分推崇。他的早期主要作品《孟法师碑》,兼顾欧字的方严和虞字的遒媚。

虞世南是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学生,在虞世南的影响下,褚遂良研究了很多前代书迹,尤其是二王作品。他把王羲之的笔意融合在自己的笔触中,宋代书法家米芾曾说,在唐代这么多名士中,褚遂良的书法是最秀颖的,传承王羲之书风最多。

唐太宗对魏徵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魏徵回道:“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王羲之)体。”太宗立刻就召令褚遂良为侍书。

唐太宗曾出重金收购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很多人带着古代书法作品献给太宗,真假难辨,褚遂良能一一详细论述这些作品的源流出处,没有一点错误。

后来,褚遂良把宫廷中王羲之的书法藏品笔录下来,编纂成《右军书目》,这是唐朝开国以后第一篇整理、鉴定王羲之书法的重要文献,也是唐代官方认证的王羲之作品权威目录。

正因为褚遂良研习过多种字体,所以宋代书学理论家朱长文曾评价褚遂良:“其书多法。”

画沙印泥,承上启下

虽然褚遂良跟随了不少老师,吸收了不少书法风格,但他并未被既定的风格所束缚,而是自成一派。

他的书风不限于王羲之的媚趣、欧阳询的劲炼、虞世南的美韵、史陵的疏瘦……而是将这些名家优秀笔法变为己有,形成了点画刚劲、富有媚趣、结字雅正、气格清朗的褚书风格。

这在他后期作品《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雁塔圣教序》,用笔婉畅、字体清丽、笔法老成。作品一出,风靡一时,被封为书学典范。张怀瓘就形容褚遂良的字如“美人婵娟”。在很多书家眼里,褚遂良的书法成就能与欧阳询、虞世南,甚至与二王比肩。

成语“画沙印泥”,说的是书法运笔需要具备穿透力与精准度,如金属锥在沙地上刻画那样遒劲有力,如印章按压般边界清晰。这个成语最早便出现在褚遂良的《论书》中。

清代书法家梁巘认为褚遂良的书法在提笔时讲求“空”,运笔时讲究“灵”,“笔笔藏锋,笔笔出锋”。

褚遂良也是真正开启唐代书风的第一人,为后来的“唐楷”奠定了深厚基础,被称为“唐之广大教化主”,影响了薛曜、颜真卿、柳公权等后来一众书法家。

人生起伏,屡受推崇

褚遂良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唐太宗的辅国重臣。

唐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被废黜,唐太宗想要立魏王李泰为太子,是褚遂良与长孙无忌极力劝说,最后立了晋王李治为太子。褚遂良也是唐太宗去世前的托孤重臣之一,所以在褚遂良的传记中,大部分篇幅记录的都是他的政治故事。

作为谏臣,褚遂良在唐太宗处理政务的很多重要时刻都直言不讳。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褚遂良耿直、有学术、学识渊博,值得被重视。

褚遂良曾担任起居郎,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唐太宗曾问褚遂良,自己有不好的行为,是否也要被记下来。褚遂良表示,自己的职责就是记录,必须把君主的举动一一真实地记录下来。

当然,作为一名政客,褚遂良并非完人。他在官场中也有老辣的一面,打击政敌毫不手软,他向唐太宗诬告太子辅臣刘洎,使其含冤被赐死。有人认为,褚遂良早年书法风格多变,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响应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的号召,后来书风向虞世南靠拢,也透露出他想博得唐太宗青睐的心机。

但即使人性多面、复杂,褚遂良始终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坚持,所以才会在唐高宗时期,因为反对废后屡遭贬黜,最后死在任上。

褚遂良政治生涯的起伏并未影响他的书法成就。在世时,他的作品便多受推崇,效法褚体一度成为一种风尚。后来即使被贬多次,死后削去官爵并祸及家人,但也不减其在书法上的名望,被后人学习传颂。

主持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点项目《浙江书法大系·三国两晋南北朝卷》的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胡小罕表示,魏晋南北朝以来是文化艺术大发展时期,其中浙江一域发展尤为引人瞩目,浙江书法可谓是书门兴盛、名家涌现。而唐朝初期,仕宦于长安的浙江籍书家是书法史核心,浙江的秀美山川和文化积淀,刺激着中原书家的艺术想象。他们带来文化新风,对全国起持续性引领作用。

褚遂良作为江南士族,不仅在虞世南的引领下,将王羲之的书韵充分融会在楷书的提按顿挫之中,同时也传承了六朝碑刻的刚劲,汇南北书风于一体,开启强劲的大唐书风。南北的交织互动与文化地理演化,也在不断转变中逐渐形成新的格局。

来源:钱江晚报、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