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今年是浙江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二十周年,也是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开局之年,充分发挥浙江人文资源优势,激活深层次活力动力,持续擦亮浙江独特的精神标识,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这是使命所系、大势所趋、机遇所在、意义深远。
衢州素有“南孔圣地、东南阙里”之美誉,是孔氏南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肩负着保护、传承、利用、发展南孔文化的重要使命,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力推动南孔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打造高水平文化强省的“衢州样本”。
一
衢州是一座因文而盛的城市。公元1129年,孔子第48世孙、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随宋高宗南迁,赐家衢州,从此衢州成为孔子嫡系后裔的世居地。此后800多年,孔氏后人或著书立说,或传道育人,或经商从政,推动了孔子文化、儒家思想从庙堂走向民间,并开枝散叶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湖北、广东、江西等地,衢州作为南孔文化的发源地,也由此成为江南儒学传播中心,被誉为“东南阙里,南孔圣地”。
比如,南宋至明,曾推选历代名儒共29名,其中有20人来自衢州范围300公里半径之内,如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一时间,在衢州周边,朱熹的“闽学”、吕祖谦的“婺学”、王阳明的“心学”等百家争鸣,寒泉之会、鹅湖之会、三衢之会、“朱张会讲”等影响深远的儒家学术大辩论在周边相继举行,在空间区域上形成以衢州为重要枢纽、呈“Y”型廊道分布的东南儒学走廊,江南地区由此逐渐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成为儒学文化底蕴最深厚、学术思想最活跃、历史成就最高光的地区之一。
再比如,南孔文化所倡导的义利并重、经世致用等思想,催生了江南商业文明的发展。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商帮”中,徽商、宁波商帮、福建商帮、江西商帮、龙游商帮等5个位于衢州范围300公里半径之内,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资源。
据统计,仅在衢州市域范围内,现存的有关历史遗迹、文保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多达532处,衢州市博物馆馆藏宋代以来可移动文物7584 件/套,其中,孔氏南宗家庙、孔氏民居、文昌阁、达源号钱庄均为省级以上重点文保单位。衢州还保存着各类非遗名录1199项,其中世界非遗项目1项(柯城区九华立春祭),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如孔氏南宗祭典),省级非遗项目86项,绝大多数与南孔文化息息相关。
2005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第5次来到衢州考察时指出:“衢州历史悠久,是南孔圣地,孔子文化值得很好挖掘,大力弘扬,这一‘子’要重重地落下去”。多年来,衢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文化修成“古城三修”工程,大力弘扬“崇贤有礼、开放自信、创新争先”的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全力打响“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名市,为新时代保护传承南孔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这些文化留存和创新实践,衢州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有能力推动好南孔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进一步激发文化自信、涵养城市品质、贯通历史人文作出更多创新探索。
二
南孔文化内涵丰富、体系庞杂、影响广泛,推动这一文化的“双创”实践,必须要把塑造城市的精神之魂、文化之根和生活之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形神兼备”“古今贯通”“雅俗共赏”。
首先,要坚持“形神兼备”。《淮南子·原道训》讲:“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南孔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文化生命体,只有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才能让这一文化生生不息、生机盎然。要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在完整保护南孔文化遗存风貌、人文景观和历史信息的基础上,系统开展南孔文化学术研究,深入解码南孔文化与江南儒学在浙江的发展脉络、关键人物、思想谱系及其对江南地区历史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为科学保护、有效激活、活化利用打下坚实的学理基础。
其次,要注重“古今贯通”。《礼记·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文化要实现创新发展,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推进南孔文化的传承发展,就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场景,按照“第二个结合”指引的方向,坚持“古为今用”,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挖掘好、提炼好、吸纳好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现代价值,找到更多南孔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从而实现创新求变、熔古铸今,更好让南孔文化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再次,要聚焦“雅俗共赏”。古人说:“文者,贯道之器也。”要实现以文化人,就不能让南孔文化只存在于历史文献、文博场馆之中,而要让南孔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因此,在推动南孔文化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就要有“入世”的眼界、“烟火”的气息,聚焦“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的主赛道,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能走出去、活起来,更好用文化的力量打动人心、凝聚人心。
三
南孔文化诞生于南孔古城,是衢州的“根”和“魂”。南孔文化和南孔古城,一个是软件、一个是硬件,一个是精神、一个是物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新时代,推动南孔文化发扬光大,就要立足古城、跳出古城,立足当代、放眼未来,传承精神内核,延续文脉肌理,展现古城魅力。
首先,要找准“研”的支撑点。要依托新组建的南孔文化研究院,充分整合文化部门、专家学者、市内外高校以及社会各方力量,开展系统研究、加强顶层设计、形成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人才支撑体系。同时,要积极推动“东南儒学走廊”纳入浙江省和文旅部的“十五五”规划,为推动南孔文化与阳明文化、朱子文化、齐鲁文化等联动,提供政策支撑。
其次,要找准“传”的突破点。要结合“四普”工作,加强南孔文化资源的整理,摸清基本底数、保护和研究价值,理清保护责任,为后续活化传承打好基础。同时,要加强与国际儒联、中国社科院、文旅部、教育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合作,依托衢州儒学论坛和南孔文化旅游季两大载体,嵌入一批可见、可听、可传、可感、可亲的传承项目,开发一批视听娱乐、演艺观赏、竞技游艺产品,以新业态赋予南孔文化新的生命力。
再次,要找准“融”的结合点。文旅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南孔文化实现价值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结合衢州古城旅游景区5A创建,大力建设南孔文化景观系统、优化南孔文化空间布局、推进南孔文化旅游项目,从高端化、品牌化、标准化等方向推进南孔文化与市场需求、百姓生活的深度融合,全面打响研学游、美食游、文化游品牌,充分释放文化张力。
最后,要找准“显”的发力点。南孔文化不仅是衢州的,更是浙江的,要立足“重要窗口”这个大视野,做大“流量”、提高“声量”。要用好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这一载体,用创新话语讲好南孔文化。同时,要用好“子曰”脸书账号等国际传播渠道,办好南孔文化国际交流、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等活动,推进音乐剧《南孔》海外巡演,借国际人文交流之“船”,让南孔文化扬帆起航、走向世界。
总之,南孔文化在儒学南渐、江南社会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让南孔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是衢州理应肩负起的重大文化使命,我们将牢记使命、至诚奉献,全面贯彻“真”“情”“实”“意”的总要求,全力以赴提升南孔文化的创新力、影响力、辐射力和塑造力,努力让南孔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生生不息。
作者:祝云土 衢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