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省社科联业务主管社会组织第七片组走进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开展党建活动,考察调研以生态治理、艺术乡建、非遗传承及活化等方式促进乡村振兴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立足基层火热实践来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活动由片组长单位省休闲学会功能型党支部组织,省休闲学会功能型党支部书记、会长刘慧梅教授主持本次活动。来自省公共管理学会功能型党支部,省公共关系协会功能型党支部,省社会心理学会功能型党支部等第七片组相关成员单位的代表参加活动。
团队参观考察了当地融设计图书馆、青山自然学校、青山生态绿地、青山艺启共富工坊和百丈镇溪口村传梭博物馆(省级非遗项目土布纺织)、蔡志忠博物馆等民间性质的个人化博物馆,观看青山村发展宣传片,倾听青山村发展和非遗项目西湖绸伞起源与创新传承故事,了解乡村振兴发展理念和乡村居民艺术需求。
期间,刘慧梅教授组织团队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与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座谈。省休闲学会李健秘书长认为,乡村博物馆建设不仅盘活了乡村原有厂房等资源,也活化了非遗项目,这是乡村文化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最好载体。省应急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宋德宝感受到本次考察特别接地气,从乡村实践感悟到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伟力。省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方晨光震撼于当前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的丰硕成果,他更关心乡村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课题。省公共关系协会功能型党支部支委方鹤武肯定本次考察学习活动的同时,介绍了省公共关系协会功能型党支部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的经验和做法。省休闲学会理事黄偲迪则介绍本人在沉浸式艺术、沉浸式文旅等方面研究心得。
刘慧梅教授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社科工作者来说,既是社科研究的理论指引和遵循,更是社科界的重大使命。非遗创新性传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不仅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活力源泉。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要不断把握文化消费新趋势,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优势助力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为不断繁荣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价值感召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
(浙江省休闲学会功能型党支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