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12月,第二十二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本届优秀成果奖共评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应用对策研究与科普优秀成果奖和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三大类299项,其中一等奖60项、二等奖179项、青年奖60项。获奖成果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重大命题,按照“真”“情”“实”“意”总要求,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主线,立足浙江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伟大实践,聚焦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研究前沿,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发出浙江声音,彰显了浙江学人深厚的学术积淀、缜密务实的学术方法和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成果
点击播放视频
浙江大学张应强教授所著《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一书,2022年12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获“第二十二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简介
该书分为现代大学制度及其理论问题、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与实践、现代大学制度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现代化等6个部分。
1.在现代大学制度及其理论问题部分,该书首先对现代大学制度进行了概念界定,并用“两个层面”“四种关系”具体描述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其次讨论了现代大学制度的普适性与多样性及其关系问题,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是普适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再次研究和概括了现代大学制度的两种基本类型:大学自然演进型与国家主动建构型;最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方法论为指导,阐释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规定性。
2.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与发展部分,该书提出新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和发展,主要建立在欧美大学制度模式、“苏联模式”、“延安模式”等三种大学制度模式的基础之上;认为新中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走过了一条极为曲折和复杂的探索历程,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需要着力解决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方法论问题和具体层面的问题。
3.在现代大学制度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部分,该书提出了世界一流大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产物的观点,认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首先需要建设有利于现代大学制度发育的制度环境,同时要解决大学的定性与定位问题;其次要创新现代大学制度,培育中国大学的创业精神气质;再次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优势,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4.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部分,该书首先指出了简·奈特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方法论的理论缺陷,在此基础上,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进行了深刻反思,揭示了学术国际化与国际化目的的国家化之间的深刻矛盾,提出要立足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从基于地理疆域的国际化理念向基于全球化和全球时空思维的国际化理念转变。
5.在现代大学制度与高等教育治理部分,该书用“类市场化治理模式”和“准市场化治理模式”这对范畴,构建了一个研究高等教育宏观治理模式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对中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变革的方向,在于从“类市场化治理模式”向“准市场化治理模式”转变。要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建立政府、社会、大学等多元主体基于信任的高等教育合作治理机制,切实推进和实现高等教育治理法治化。
6.在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现代化部分,该书基于现代大学的学术组织和教育组织双重组织特性,提出大学治理必须由学术权力和学术共同体主导,各权力主体应当形成学术治理共同体,并建立一种基于契约的新型信任文化;基于目前我国的学术单位体大学治理模式,研究了我国大学治理模式变革问题,认为我国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需要实现从学术单位体治理模式向学术共同体治理模式转变。
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为推进现代大学制度概念学术化,促进现代大学制度理论研究系统化做了开拓性研究。用“两个层面”“四种关系”描述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澄清了学术界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普适性和多样性问题上的模糊认识;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规定性,为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科学内涵确立了基础。
2.以“大历史观”研究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把握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发生学特点、本质特征以及改革方向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3.从现代大学制度角度研究世界一流大学,揭示了现代大学制度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系。认为世界一流大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产物,我国必须通过大学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优势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4.从高等教育国际化视角研究现代大学制度,揭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的影响,提出了要从基于地理疆域的国际化理念,向基于全球化和全球时空思维的国际化理念转变的思想观点。
5.提出了“类市场化治理模式”和“准市场化治理模式”这对范畴,构建了一个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研究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研究了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
6.基于中国的单位制度治理传统,提出了“学术单位体治理”和“学术共同体治理”这对范畴,构建了一个大学治理模式的研究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研究了我国大学治理模式。
该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与专著直接相关的前期成果共16篇。其中,在《教育研究》发表2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转载7篇。
作者简介
张应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和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