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社会工作在新时代被提升到新高度,会议研究作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在《决定》第十三部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第52条“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中明确提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自2023年3月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成立省-市-县委社工部。如何构建社会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实现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各地社工部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
一、县域社会工作机制发展内涵与难点
(一)新时代社会工作机制发展内涵
新时代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形态,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基本前提,是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任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经之路。新时代社会工作机制是在继承社会工作原有要义基础上,继续深化全面改革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解决特殊群体在城镇化发展背景下面临的现实困境,预防人民群众在走进新时代进程中出现的心理社会问题,提升个体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满足感和自信心的重要工作机制。
(二)县域社会工作部发展的难点
中央社工部作为党的社会工作的主管部门,承担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能,目前社会工作部领导体系构建重心下沉到县域社工部,根据调查组对多个县域社会工作部工作调研发现,目前新建组织部门开展工作难点主要聚焦在县域社会工作部条线分管不明晰、乡镇社会工作职能部门缺位等方面。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县域社会工作部作为托底堡垒,需要衔接多部门 ,由于乡镇社会工作部门的缺位,作为新建的县域社工部在落实具体工作过程中呈现“怎么管”的问题。新建部门领导体系尚未完善、条线工作不明晰,县域社工部工作人员任务繁重,无法在新组织部门获得专业效能感,更别说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所以如何建立社会工作领导体系至关重要。如何健全县域社会工作领导体制的工作机制,是实现社会工作回应基层治理问题、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任务目标的关键一环。
二、县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海宁实践与做法
浙江省社会工作部于2024年1月底成立,截止3月30日,全省市县各社会工作部门全部完成挂牌并实质运行,各地组建机构之后,纷纷探索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发展,从一开始,全省社会工作部门就坚持边筹建边探索边推进,试图以开局之为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早在2021年8月浙江省民政厅就对社会工作制度完善提出了部署,着力推动出台《浙江省社会工作促进条例》,以形成社会工作的良好制度环境,提出分别从“构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和扩大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三个方面完善现代社会工作制度。2024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龚和艳提出,要以开局之势实现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则需“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筑牢基层善治根基;以建强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队伍为牵引,擦亮群众幸福底色;以党建强推民营经济发展强为目标,激活发展内生动力。”2024年9月,浙江省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市社会工作半年度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了杭州市社会工作部关于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健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工作目标。海宁市作为一个户籍人口68万的全国百强县,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积极引入上海、杭州等地的专业资源力量,实现了县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有效扩散。同时,近几年海宁市率先在浙江省实现了社会工作站建设全覆盖,注重基层社工站提效增能,培养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充分激发了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潜能和优势,这为海宁市县域社会工作发展孕育了良好的土壤,使得海宁市社会工作在党委社会工作部挂牌之前已形成了良好发展生态。值此开局之际,海宁市社会工作部依托长三角一体化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得以进一步推动县域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县域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发展提供了经验。社工部成立以来,海宁市社会工作部在保证各职能部门平稳衔接过渡的同时,充分展开调研为新建职能部门做好摸排工作,以建立更完善社会工作发展体制机制。主要做法如下:第一,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2023年,海宁市已形成“三位一体”专职社区工作者全职培育机制。将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纳入“潮乡英才”培养规划,建立全员培训、骨干培训、专业培训相结合的社区工作者综合培训体系,并以公益创投项目为载体,提升社区工作专业人才的服务能力,激发社区工作人员干事热情,这为专业社会人才队伍的形成奠定了扎实基础。截止目前为止,海宁已形成有特色的社区工作者聚才、育才、用才机制,实现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全链条管理。第二,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方面。2024年6月,海宁市社会工作部结合马桥街道桐溪社区的治理经验,探索了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治理的有效路径,破解了融合型社区的“大、杂、多”的治理难题,形成了融合型大社区的“融”机制、“融”力量、“融”功能、“融”文化,为持续升级“141”基层治理体系做出了新启示,深化了党建联建机制内涵。第三,在“两企三新”党建工作体系方面。海宁社会工作部针对两新党组织书记开展了示范培训班,以提升两新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发展的能力。同时,积极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要求行业主管部门要承担起“管业务就要管党建”的职责,加强工作指导,与属地形成协同效应;要发挥好行业党委在处理领域社会矛盾的作用,用好“西山经验”独特优势,不断推进“两企三新”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赋能“两企三新”组织高质量发展。海宁市委社会工作部自成立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社会工作部部门条线布局,做好社会工作部部门分工,逐渐形成了“聚力政治立身,系统重塑强基础;聚力重点任务,赋能提效强治理;聚力‘两企三新’,党建引领强突破;聚力队伍建设,激活人才强动力”的县域社会工作体系布局,为进一步完善县域社会工作领导体系提供了思路,更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指明了方向。
三、健全县域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健全县域社会工作体制机制不仅需要完善社会工作领导体系,还需要明确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领域内容,夯实县域社会工作部工作内涵,从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完善社会工作领导体系
完善社会工作领导体系,需要不断完善社会工作发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下沉的常态化机制,实现高质量的共同富裕成果共享的现实反馈,在服务-治理互构视角下的“一核多元”合作模式中逐步形成并夯实“新时代社会工作目标为导向,人才为动力,行动为载体,城乡融合发展为成果的服务-治理”互构的实践逻辑。
1. 构建社会工作组织领导体系是落实县域社会工作机制的关键目标所在。县域社会工作部作为衔接服务-治理的中间一环,社会工作部的领导体系则既需要立足自下而上的服务需求,又要坚持自上而下的党建引领大方向,实现服务-治理-合作之间的互构互通。怎样的组织领导体系能实现此目标呢?首先,厘清社会工作部职责与原有归口部门职责,做好原有部门和现有社工部直属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除了把握党领导社会工作的大方向,还需保障现有部门和原有部门工作正常过渡。如民政部门、信访部门、市场监督部门原有工作与现有的社会工作部归口之间的衔接问题。新建社会工作部组织的形成对于原有归口部门工作影响相对较小,对新入社工部工作人员挑战较大,在工作衔接过程中做好条线、人员、任务的匹配落实。其次,完善“一对一”对口部门支援服务,形成归口“扁平化”帮扶机制。可从原有部门借调人手或对口部门“一对一”支援服务,形成周学帮扶支援机制。“归口帮扶机制形成”对于新建社会工作部的工作厘清、领导体系的逐渐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县域社会工作工作最终需要充分依靠乡镇职能部门开展具体工作。最后,做好乡镇街道层面对口专项人才选调和培养,形成乡镇对口开展条线工作的专业人才“垂直向上”机制。待社会工作组织领导部门工作条线成熟后,帮扶归口再逐步撤回,乡镇街道对口服务人员可择优聘任,通过“扁平化帮扶”和“垂直性培养”实现新时代社会工作部完成社会治理的重要使命。
2.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是发展县域社会工作机制的根本动力。明确县域社会工作部条线工作人员职责,配备专业人才,做到专人专岗、专人专用,是保障县域社会工作发展机制逐步完善的前置。一方面,根据领导体系中“扁平化帮扶”和“垂直向上”机制的形成,充分将归口专业人员聚拢在社会工作部,做好在编在岗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发展晋升机制是维持其稳定性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参与作用,挖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特别是党员同志的先锋带头作用。不仅可以以聘任形式吸纳辖区内(属地)社会组织的专业人才如督导、高级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师进入社会工作部,也可以以政府购买岗位形式招聘类似于实务经验丰富的信访社工等岗位,让专业的人在适合平台发光发热。
3.下沉常态化精细服务,回应基层治理现实问题。精细化服务是深化县域社会工作发展机制的行动载体。一方面,依托政府购买岗位服务的机制,根据社会工作部归口领域采集公共服务项目,将公共服务项目自己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关乎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的常态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志愿者组织等中间力量的特色,用“接诉即办”的方法举措解决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发挥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普惠性服务的托底职能,激活行业协会商会的低偿服务功能,既能激活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活力,又能促进规范社会力量健康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新时代社会工作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社会工作。共享城乡融合发展果实是县域社会工作机制发展的现实反馈,“领导体系构建-人才队伍建设-多元服务下沉-发展果实反馈”的实践逻辑更是全面深化社会工作领域的改革重要视角。
党委社会工作部作为新建综合治理部门,主要涵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志愿服务、行业协会商会发展、信访与人民民主评议等工作。新时代社会工作领域重点工作也将分别从“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领域深化改革。
(二)深化社会工作研究领域
1.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加快推进“141”(“一中心”(指挥中心)、“四板块”(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基层治理体系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加强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新时代的社会工作是在坚持党领导下的社会工作,加强党建引领的“领头羊”方向,发展基层治理的“接地气”服务,夯实常态化服务主体在基层治理中的有机生态,锚定社会治理体系改革的主攻方向,推动在治理理念、制度、机制、政策、工作上的全面跃升,才能加快走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善治之路。
2.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精准把握行业商业协会以及各个领域志愿服务工作的品牌成果,厘清各领域志愿服务组织擅长解决的治理层面存在的居民群众痛点难题,充分发挥志愿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党委社会工作部在统筹协调志愿服务的时候,要有职有权,职责分明。健全协调小组的体制机制,定期开会研究和协调,发挥指导和督导职能,促进各部门、各机构共同发展志愿服务。重视统筹协调志愿服务的职能,提供政策制度、资金资源的支持保障。另一方面,针对机关、单位、企业党员志愿者的不同特长,开发各具特色的服务项目,提供菜单式的选择。鼓励优秀党员志愿者在城乡参与培育群众性志愿队伍,提高开展服务的水平。鼓励党员志愿者队伍参与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项目申报,逐渐培育“志愿先锋”的系列品牌项目,提供经验分享,进行复制推广。这样,党委社会工作部就能够将各部门、各机构、各组织的志愿服务力量汇聚起来、发挥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3.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充分发挥地方行业协会作用,不仅需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更需要充分挖掘行业商业协会的优势潜能,发挥两新党建组织在行业协会商会、志愿服务组织中的引领作用,真正做到党建引领加强基层治理。一方面,要以提升党建质量为牵引,规范部门管理职责、规范行业协会商会内部管理,更好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群众。另一方面,探索行业协会商会多元发展路径,不单做输送带,更要做造血机,依靠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充分参与基层治理,回应特殊群体多维需求,做到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态势逐渐形成,如在单位改革中成立新型事业单位、新型式的法定机构,保障人民群众的普遍性需求得到回应。
4. 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途径研究。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要是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这部分群体流动性强、劳动关系弹性大、社会归属感弱,如果长期处于无序状态,将成为制约城乡融合发展进度的主要短板。在新就业群体中形成党建引领下的“服务-治理”互构的党建工作路径至关重要。首先,摸清新就业群体中流动党员情况,通过“浙里办”系统或新就业群体相关职能部门的智能平台精准识别党员情况,做好摸底排查工作。其次,根据新就业人群服务领域的属地,工作服务内容、形式,联合属地企业、社区开展不增加其工作量的党建联建工作,将党员就近纳入组织管理,逐渐实现组织化,可成立如“小哥之家”“滴滴找我”等驿站,将新就业群体,按需入编社区志愿队、企业攻坚队。最后,根据新就业群体的属地企业工作性质,引导企业加入行业商业协会,同时联动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志愿者多元力量,开展新就业群体需求现状研究的同时,为其提供多元化社会服务,以双向服务拓宽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路径,推动完善新就业群体行业政策法规体系,促进行业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各研究领域最大化优势,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健全县域社会工作体制机制不仅需要牢牢坚守党的领导,加强党建引领的大方向,更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多元主体的力量,才能逐步在社会工作领导体系下形成服务-治理互构的“一核多元”合作模式下实现高质量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小德等.加强顶层设设计 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N]. 中国社区报;2021-08-17(版次:00001版)
[2]龚和艳.找准坐标方位 增强历史主动 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N]. 中国社区报;2024-04-22(版次:00001版)
[3]叶颖.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市社会工作半年度工作座谈会[N]. 中国社区报;2024-09-12(版次:00001版)
[4]吕忠飞.勇担新使命 奋楫新征程 努力开创海宁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 中国社区报;2024-06-04(版次:00001版)
[5]张珺.以“智”促“治”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江北区建好用足“141”基层智治体系[N]. 重庆日报;2024-07-18(版次:00001版).
[6]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EB/OL].[2024-07-21].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7/content_6963770.htm?sid_for_share=80113_2.
[7]强基固本 守正创新-海宁市举办两新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EB/OL].[2024-07-24].https://mp.weixin.qq.com/s/yHCcNELtTHDd5W6MmuwfFQ
[8]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EB/OL].[2023-02-28].https://m.gmw.cn/baijia/2023-02/28/1303297003.html.
作者信息:
石卷苗,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法律与社会学院实训中心副主任,讲师,河海大学社会学博士生。
顾金土,教授,博士生导师,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
来源: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