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浙里·悦读 | 荐书(98)森林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4-09-20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书香润泽心灵,读书启迪人生。“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自成立以来,举行了大量的阅读分享活动,一份份高质量的阅读书单持续更新。“荐书”栏目将继续根据各读书会荐书主题,择取优质好书与读者分享,让更多的人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畅游知识海洋,实现精神上更高境界的“富有”。

涵芬读书会荐书主题:森林的力量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全球生物圈中的重要一环。对人类而言,森林不仅是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人类从森林出发,森林就好像人类的母亲,在最初需要哺育的时候给予乳汁、在最早需要蹒跚学步的时候给予帮助。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离开森林的庇佑,一直到现在,依然有一些隐秘在原始森林中的神秘原始部落。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加速,人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与巨大的压力相伴。森林能提供慰藉人类心灵的独特效益,帮助人们洗去现代化社会所带来的焦虑、浮躁,给予原始的宁静与安慰。尽管我们无法随时随地亲身体会森林和大自然的疗愈能量,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书籍来感受森林的独特魅力,通过阅读疗愈心灵,洗去铅华。

推荐一《看不见的森林》

作者:[美] 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4年1月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为周期,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在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最小的微生物和最大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戴维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

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我们脚下或者藏在我们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作者简介

戴维•哈斯凯尔,主要从事涉及生物进化和动物保护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尤其是对栖息于森林里的鸟类和无脊椎动物的保护。除了发表许多科研文章外,他还发表了数篇关于科学与自然的随笔和诗歌。哈斯凯尔因其创造性地将科学探索、冥想练习和社区行动结合起来而获得了全国关注。2009年,卡耐基基金会、凯斯基金会命名他为田纳西年度教授,该奖项只授予获得国家荣誉或对大学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教授。“牛津美国”将他列入2011年美国南部最具创意的老师。他现在是南方大学的生物教授,生物学系主任,美国南部大学联盟环保研究员。

读书笔记精选

在喧嚣的都市中徘徊久了,我们似乎与大自然的本真模样渐行渐远。其实自然的存在远早于人类历史,自人类有文字以来,自然就频频出现在文字中。翻开《看不见的森林》,仿若开启了一扇通往神秘自然王国的梦幻之门,得以窥探那片隐匿的森林的奇妙与深邃。《看不见的森林》是一本林中笔记,而戴维•哈斯凯尔教授在徐徐铺展了一片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森林微观世界。作者以一年的时光为轴,对森林中一方仅一平方米的土地进行了极致细腻地观察。

从自然文学的角度审视,它以独特的视角和如诗的笔触,引领我们踏入一个平日难以触及的自然秘境。步入这片看不见的森林,宛如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奇幻的王国。苔藓、蜗牛、真菌、飞蛾、萤火虫、条纹鹰……每一个生命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与使命。而那些高大的树木,犹如沉默的守护者,傲然矗立,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

自然文学常常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在这片森林中,生命的顽强令人动容。生命的多样性更是让人惊叹,不同的生物在这片森林中各自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共同维系着生态的平衡。作者用文字将自然的瞬间定格成永恒。透过他的笔触,我们看到了自然文学所追寻的对自然的深度感悟。在这个复杂而精妙的生态系统里,每一个生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与价值。

宁波大学 李晨欣

推荐二《森林之花》

作者:[英]玛格丽特·米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社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内容简介

《森林之花》通过描写一个小村庄中的普通女孩,展现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生命的脆弱和坚韧。这本书通过描述女主角的冒险和成长,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依赖关系。它提醒我们,我们是地球的守护者,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对自然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坚持和信念的力量,即使面临困难和反对,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努力和毅力去改变和保护我们所珍爱的事物。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米,英国植物艺术家、探险家,专注于亚马孙森林植物研究。她的作品深受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和艺术评论家的赞誉。

1909年5月22日,玛格丽特出生在英国中产之家,早期受过良好的文化、艺术和戏剧教育,战争时期帮助好友躲避纳粹,后进入飞机制造工厂绘制图纸为国效力。1956年,47岁的她进入了巴西雨林,开始了长达32年的森林探险,为植物科学和环保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后半生。她曾先后15次深入亚马孙流域勘探、记录和绘制那里的珍奇植物。由她发现和命名的植物,便有9种之多。1988年11月30日晚,她在莱斯特的交通意外中去世,在其后举办的追思会中,英国菲利普亲王及巴西政要均到场致哀。

读书笔记精选

“我还记得自己的第一次旅行,当时我把船停在一棵铁木豆属树木旁,河岸的大树上开满百花,发出了浓郁的芳香。我当时是何等兴奋啊。”玛格丽特这样描绘她的首次旅行,而她所说的“旅行”与“花”,似乎成为一直陪伴她的主旋律。

作为一名植物学艺术家,玛格丽特一直以专业又生动的话语向我们描绘自然的美好,又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个鲜活的植物形象。《森林之花》包含了玛格丽特六十幅主要作品,以及她的许多素描,书中的文字则来源于她在旅途中的日记。图文结合,不仅能起到更好的科普作用,这些文字也会成为滋养画作的养料,几十年前的亚马逊之花似乎就盛开在我们手上,盛开在每一本书里。

在旅行期间,玛格丽特的身份不仅是一位人类的观察者,她也逐渐融入了这片森林,融入了自然,她看到了人类对于自然的侵蚀,看到了消失的河流,看到了倒下的森林。“这条新路是场灾难……许多道路的两旁,被腐蚀的土地正在蔓延”“在过去,大地是按照自然规则泄流的,而现在,淤积的水形成了巨大的水塘,树木在其中腐烂、倒下”,诸多悲凉的场景牵动着玛格丽特的心,玛格丽特深知自己也是个“外来者”,但她在向我们描绘大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在呼吁我们去保护自然,去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份呼吁,这份思考,也会帮助我们,将玛格丽特描绘的诸多美好,记在心里,倍感珍惜。

浙江工业大学 蔡约

推荐三《森林之歌》

作者:[加]苏珊娜·西马德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中,西马德讲述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旅程。她的人生与探索森林隐秘地下网络的研究并行。森林中的树木与真菌互利互惠,构建一张错综复杂的“树维网”,就像我们的神经网络或者互联网一样,养分、水分都能通过它传递;树木之间借此交流信息、守望相助。树维网的中心是母亲树,它们用强大的力量连接并维持着周围所有的后代。在一片有活力、能自我复原的森林中,竞争关系并非永久的主题,树木之间、树木与真菌之间的合作关系远比我们想象中重要,利他才能自利。

人类同样如此,我们与亲人、爱人、朋友之间的关系交织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为我们提供难能可贵的支撑和帮助,是我们前行中不断回顾和汲取能量的根源,也赋予我们治愈创伤的力量。

这本书会永远改变我们看待树木的方式,也提醒我们倍加珍视亲情、友情和爱情。

作者简介

苏珊娜·西玛德,森林生态学家,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林学系教授,美国生态学会、美国国家生态分析和综合中心成员,森林生态学领域最受赞誉及文章被引用频次最多的科学家之一。当她还是博士生时,关于“树维网”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就登上《自然》封面,《纽约客》《环球邮报》《泰晤士报》等知名媒体都刊登过对她的研究工作的报道。《阿凡达》里的灵魂之树就是源于她的研究,2019年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树语》女主角以她为原型。她还多次应邀进行TED演讲、拍摄纪录片,而这本讲述她坚韧、传奇人生的书将改编成电影。

读书笔记精选

《森林之歌》这本书字如其名,将我们带到了遥远茂密的森林,远离城市喧嚣,体会自然的奥妙。苏珊娜·西马德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揭开了森林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我对自然界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科学的探索,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西马德通过深入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木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提出了“树维网”这一革命性的概念,让我意识到,在这片看似静谧的森林中,其实蕴藏着无比复杂而精密的生命网络。树木之间通过地下的真菌网络传递养分、共享信息,这种超乎想象的合作方式,让我对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界的智慧充满了敬畏。

此外,西马德的个人经历也为这本书增添了几分温情和力量。她坚持自己的科学信仰,勇于挑战权威,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这本书是森林的乐章,让我们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往往忽视了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而西马德提醒我们,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浙江财经大学 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