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中华和合文化通论”召开开题会议

发布时间:2024-08-07

|

来源:和合文化研究院

浏览:

2024年6月28日,由台州学院和合文化研究院院长何善蒙教授主持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中华和合文化通论”系列研究(24WH06ZD)召开开题会议。会议邀请了浙江省社科联原副主席连晓鸣,苏州大学公管学院原院长周可真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朱承教授担任评审专家。子课题负责人杨供法、张密珍、苏畅、王廷婷,项目成员王俊参加会议。

项目总负责人何善蒙代表课题组对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从论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和意义、项目基本框架与成果形式等方面作了简要汇报。“中华和合文化通论”将从文化发展史的视角出发,围绕中华和合文化的形成、发展、成熟、创新四个阶段展开深入详实地研究。何教授指出,厘清中华和合文化的发展脉络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特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他希望“中华和合文化通论”系列研究可以像“天台山和合文化研究”一样,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果。

子课题“中华和合文化的形成”负责人杨供法、“中华和合文化的发展”负责人张密珍、“中华和合文化的成熟”负责人苏畅、“中华和合文化的创新”负责人王廷婷等分别汇报了各自所承担课题的研究思路。

与会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议。

华东师范大学朱承教授指出,“和合”二字蕴含了包容性与和平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特性,表达了我们对天下太平、天下大治的向往,研究中华和合文化体现了学者的时代关怀;课题以“通论”为题,需要高度的统筹,体现了团队的雄心;课题涵盖4个子课题,围绕中华和合文化的形成、发展、成熟、创新展开,体现了多维性。他建议,“中华和合文化通论”要以“理”先行,通过逻辑理论上的先行架构,让后续研究有理可依、理当如此;要有大历史观,厘清文化研究的概念层次,先探源和合文化在中国诞生的背景,再论述和合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表现,让和合思想内涵更具体,达到“理一分殊”“月映万川”的和谐效果。他还对每个子课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苏州大学周可真教授指出,通论写作目标要明确。“创新”卷集中体现了本项目的研究意图,就是要回应当下,用和合的方式看待和处理现实中的矛盾关系。创新是文化复兴的本质,张岱年先生提出的“综合文化创新”为文化创新提供了路径,而“综合文化创新”思路本身就是基于和合思维。他指出,综合创新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要坚持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在具体写作思路方面,他建议以“引古筹今”的方式展开,关照现实问题,援引历史资料,确定写作框架和细化写作内容。

浙江省社科联原副主席连晓鸣代表专家组作总结,对项目的成功申报及开题会议的举行表示祝贺,并对项目拟开展的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本项目的开展将助力中华和合文化研究取得新突破。同时,他也对项目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指出,各子课题在写作体例上要尽量协调;要区分通史和通论的写作区别,突出思想文化研究的重点;要注重史料的丰富性,既要看文献记载,也要注重考古资料的收集;要立足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他希望课题组以开题论证为契机,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优化研究方法、细化研究方案、深化研究内容,扎实推进,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成果。

最后,何善蒙教授代表课题组向与会专家表达了感谢,表示将认真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研究计划与研究内容。他要求各子课题负责人严格对照项目进度表,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推进项目的各项工作,推出有真意、有新意的研究成果,保质、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和合文化研究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