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与此同时,浙江省也提出了提升服务水平、丰富餐饮文化的实施建议。在此背景下,青田县依托独特侨乡文化与特色商贸平台,深入实施“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开展培育青田西餐产业行动、实效助推“青田西餐大师”走出去,着力打造“世界青田”形象。青田西餐业迎来了提质增效发展的新阶段,逐渐擦亮了“青田西餐”金名片,为浙江“华侨经济文化”和丽水“两个较快增长”的重要窗口建设贡献力量。
一、经验做法
1、中西融合的独特侨乡西餐文化
凝聚了“侨心”
青田的西餐文化融合了中西特色,独具一格。受侨民文化的影响,青田餐饮业展现出菜系的多样性和风味的融合性,形成了“喝咖啡、品红酒、吃西餐”的独特人文环境。这些特点共同塑造了青田西餐业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被誉为舌尖上的“中西合璧”。西餐文化接受度及认同度高。青田西餐产业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拥有超过百家的西餐厅,人均咖啡消费量超过90杯,酒庄、西餐厅、咖啡吧等达600余家,葡萄酒西餐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6万人,哈蒙(西班牙知名火腿)年交易额3亿元,红酒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西餐融入了青田人的生活日常。
2、创新的西餐大师人才引育体系汇聚了“侨智”
青田创新性开展“西餐大师”乡土人才培育提升工程。专设了“西餐办”,建立了“西餐大师”全球人才培训中心以及咖啡、酒类等七大实训基地,制定“西餐大师”“三型九类”培训标准体系,推进“青田西餐大师”技能人才培育,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技能人才发展之路,赋能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办“西餐大师”系列培训180多期,培训3万多人次,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西餐从业者前来学习。筑巢引“侨”助力西餐高素质人才回乡。青田利用侨团、商会等海内外平台,搭建引才桥梁,引进1000多名华侨技能人才回乡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投入西餐及周边产业。连续4年举办品酒师、咖啡师等技能大赛,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师带徒的形式,提升西餐产业的专业性。积极推送优秀人才参加省市竞赛及荣誉评选,累计推送出17人获省市荣誉,充分展示了青田县“西餐大师”的培训成果,为培育大量特色技能型人才奠定扎实产业基础。
3、逐步聚链成群的青田西餐产业激发了“侨力”
以“青田西餐大师”为品牌抓手,加速产业化发展。2021年,“青田西餐大师”以职业技能培训与交流展会形式开始了初步探索。2022年,因项目升级和产业发展需要,“西餐师傅”更名为“青田西餐大师”,正式进入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路径。2023年,着手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注册图形商标、开设品牌门店、联合高校制定行业标准,以西餐产业化发展需求为导向,相继制定出台“西餐大师”门店管理办法、“西餐大师”产业化扶持政策、“西餐大师”侨乡特色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青田西餐大师”品牌店开始迅速扩张并走出青田。目前,全省已累计开设3家“青田西餐大师”旗舰店、7家“青田西餐大师”品牌店,另有5家待开业,形成了以西餐、咖啡、红酒等为特色的“青田生活方式”。“青田西餐大师”进入到提质增效的转型发展新阶段。项目推动西餐产业链基础设施开发。青田县西餐按照“三产促二产带一产”的发展思路,打造“三产融合”的西餐产业园,建设“西餐大师•爱美仑中央厨房”西餐预制菜供应链工厂,打造伊比利亚哈蒙产业体验式综合平台,致力于打通进口商贸、餐饮、旅游、文化、食品工业、农业六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实现集展示、展销、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功能。
二、建议对策
青田西餐演绎舌尖味蕾的“中西合璧”,西餐文化成为青田侨乡上一抹动人的“色彩”。西餐产业加速“青田时尚生活方式”走出去,成为青田独特侨味的一部分。考虑到青田西餐业现状及产业需求,青田西餐产业品牌化发展需要结合“青田西餐大师”全球人才培训基地的先发优势、青田西餐文化的深厚土壤、百余家西餐厅的优良基础,进一步发挥青田侨乡侨胞独特资源优势,坚持政府搭台、市场唱戏,强化基础、品牌引领,资源整合、创新融合,逐步塑造出“世界青田”的西餐文化。
1、成立青田西餐业运营团队,提供专业化管理
成立专业运营管理公司。公司成员可由经验丰富的餐饮行业专家、市场营销精英和运营管理专家组成。明确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充分进行资源的调配和跨部门协作,制定并执行相应的运营策略,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优化运营流程和管理体系。通过引入先进的餐饮管理软件和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运营管理,探索连锁品牌降低运营成本;积极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和产品质量一致性,降低采购成本,为青田西餐业品牌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制定青田西餐业产业政策,实现系统性规划
强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明确青田西餐业产业政策的目标,对达到标准的青田西餐业旗舰店和品牌店实施政府补贴,并实施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建立健全政策落实和监督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地。建立专业行业协会组织。成立青田西餐业行业协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协调作用。通过协会组织制定行业规范、推动技术创新、开展人才培训、加强国际合作等活动,促进青田西餐业产业的健康发展。设计全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根据西餐行业发展特点,设计覆盖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例如银行机构提供专项信贷产品“西餐共富贷”“西餐商户云贷”等;匹配门店扩张与快速发展,鼓励成立县域或者市级产业引导基金,适时提供上市融资路径。
3、加强青田西餐业基础配套,畅通产业链支撑
政府推动建立西餐产业园。主导推动西餐产业园、建设西餐文化体验中心,形成汇聚西餐企业和人才资源集聚效应,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西餐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建立“自营+”冷链物流。成立西餐产业基金,引入多方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在青田西餐业食品(西点)工业体验式综合平台和“青田西餐大师•爱美仑中央厨房”西餐预制菜供应链工厂基础上,建立“自营+第三方”的混合运营模式,聚合社会化冷链资源,搭建省、市、县、乡、镇多层级冷链配送网络。形成覆盖全国的供应链体系。打造全链路数字化物流体系,建立一套从供应商到上游管理、物流配送管理,再到餐厅管理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搭建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实现“供应商-物流中心-餐厅产品”批次电子化追溯。建立青田西餐业数据终端。打造集用户数据分析、精准营销、供应链优化、客户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数字终端,实现个性化与精准化营销。
4、构建青田西餐业人才体系,提供适配性支持
打造西餐技能人才培育高地。持续深化西餐九大人才证书培训,逐步形成西餐职业系列技能、连锁门店管理运营、新媒体营销、中央厨房及冷链物流管理的专业化、体系化人才培训与培养体系。通过政府主导进行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侧重中央厨房及物流人才培养,采取引育并举方式培养优秀的新媒体营销及运营人才,为青田西餐业品牌注入新动力。健全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青田西餐业规范化标准体系建设,鼓励龙头餐饮企业、旗舰店、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积极参与青田西餐业职业技能评价,建立人才评价标准。深化产学研共育“西餐大师”。产学研联动成立青田西餐研发智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浙江高校联手打造培训实践基地、西餐大师工作室,不断推出服务精准度高、符合市场化需求的服务产品和内容;面向西餐行业的从业者或准从业者、西餐爱好者提供多层次培养,吸引更多返乡青年回乡创业,打响“学西餐,到青田”品牌。
5、培育青田西餐业品牌形象,形成整体化宣传
打造新媒体矩阵营销。进一步深化青田西餐业IP标识,结合西餐文化精选组合本土特色的产品,进行品牌IP形象设计。例如火腿、红酒加稻鱼米的组合,或是火腿、咖啡加高山茶的组合,形成中西合璧、标签鲜明的“青田BOX”及周边文创。制作青田生活方式宣传片,投放在高铁站、飞机场、星级连锁酒店、民宿、金融机构、新媒体等平台开展传播营销。完善门店品牌体系建设。围绕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品牌推广和创新改进等方面进考虑和实施。通过品味、价值与人群定位明确品牌定位,建设高中低端青田西餐子品牌,建设供应链品牌,从西餐供应端强化品牌形象。
作者简介:
张润禾,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与新消费研究院,投资保险学院教师,讲师,投资分析硕士,管理学博士在读,公司金融顾问持证。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证券投资。
潘静波,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与新消费研究院,副教授,投资保险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新闻学、经济学硕士,浙江省金融顾问。研究方向为区域金融、家庭金融。
胡文静,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捷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翻译硕士,浙江省华侨华人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华侨华人、区域国别。
课题信息:本报告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及对策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3NDJC404YBM)。
来源: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