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者按: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本要义和精神实质,“之江策”理论传播平台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刊登广大社科学者研究成果。今日推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提升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质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引领作用,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以高能级科创平台为核心枢纽的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不断提升服务战略目标的核心能力、产出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探索走出新型举国体制实践新路是时代赋予各级各类科创平台的新命题、新挑战。
一、高能级科创平台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越发重要
各类科创平台是我国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重要创新基地。其中,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为代表的高能级科创平台更是被赋予集聚区域优势创新资源、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国家战略科学技术问题的重要使命,在省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承担着核心枢纽的关键作用。近年来,多省同时发力加强政策引导和要素保障,推动建设以“重大”“高能级”“一流”等命名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如江苏提出加快构建以实验室为引领、技术创新中心为骨干、重大科研设施为支撑的科创平台体系;浙江出台政策,明确5年内省级财政相关投入不低于5亿元;河南省下达专项经费5.5亿元;内蒙古包头提出5年至少提供1.5亿元专项经费支持……在高技术领域竞争日益激烈,高能级科创平台占据愈发重要地位的背景下,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功能逐步强化、资源持续积累、地位不断凸显、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日益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新形态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仍面临挑战
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建设需兼具“顶天立地”与“因地制宜”两大原则。一方面,要与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相契合,同时满足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应依托平台的独特优势,探索并实践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能级科创平台路径。然而,与上述建设目标相对照,我国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建设仍面临若干短板,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弥补。
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目标定位有待清晰。当前,新建科创平台与既有科创平台之间、不同区域科创平台之间、以及国家级与省级科创平台间,存在定位模糊、功能重叠、碎片化扩张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部分科创平台在科研主攻方向上缺乏聚焦,倾向于回避难点、追逐热点,在低水平科学问题上重复甚至扎堆研究,盲目追求短期成果,忽视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未能有效结合区域优势特色开展创新活动,进而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科研能级有待提升。依托传统事业单位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往往受限于依托单位的既有研究方向和规定,难以在前沿交叉学科创新、现代工程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创新能级提升受阻。而独立建设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尽管拥有更灵活的管理制度,却因创新基础薄弱、创新资源高度依赖外部输入等问题,面临“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挑战,社会对其发展信心不足,进而影响了其通过高端人才引进、顶尖科研机构合作、产业联盟建立等手段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级的能力。
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协同机制有待完善。在科学研究日益向极宏观、极微观、极端条件及极综合交叉方向发展的背景下,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已难以适应需求。当前,科创平台间的协同合作尚不充分,缺乏有效的扬长避短、错位互补机制。在合作机制上,沟通渠道不畅、利益权责不清、共建共享困难等问题亟待解决;在攻关机制上,高校动力不足、企业参与不够、科研机构效能不高等问题限制了科研进展;在考核机制上,不同机构间考核导向和周期的差异,导致要素流动不畅,中长期合作激励不足,跨学科交叉融合动力不足,从而限制了科创平台整体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的能力。
三、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针对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仍然存在组织化、协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资源分散、重复等问题,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为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升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质效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多点发力。
一是统筹建设分工明确和有效协同的科创平台体系,构建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的联动工作机制。科技部与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应密切配合,在《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和定位。整合研究方向相近、关联度较大、资源相对集中的省部级实验室,并与具备条件的国家级实验室结成科技要素互通互享、攻关任务共谋共担、科研仪器共建共享的“科创平台联盟”,进而构建面向国家科研攻关任务的分工协同体系,盘活现有的各级各类科创平台资源。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应建立与各级各类科创平台功能定位相一致的、长短周期结合的运行评价体系。
二是锚定科技现代化和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将定位使命进一步融入国家、地方科技发展战略全局。国家和地方的战略性需求,紧密国家核心利益和长远发展,其有效解决不仅能显著提升平台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还能在国际国内科技舞台上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高能级科创平台应进一步聚焦国家需求和战略目标,保证科研方向的正确性和前瞻性,尽早抢占科技制高点,因地制宜构建与其他科研机构的协同机制,共同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做好“有组织的科研”和“有目标的科研”。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以国家战略的高远目标为导向,增强科研人员使命感、责任感和获得感。建立注重成果质量与社会贡献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进一步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作用,探索以高能级科创平台为核心枢纽的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高能级科创平台作为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构成,不仅是执行重大科技计划的坚实机构,也是承担重要科研任务的主力军。应以这些平台为中心,运用开放科学的思维,汇聚社会各界力量,设立项目总体部以统筹全局,实现项目的系统化布局、组织与跨界集成。实施以高能级科创平台引领的“科教人融合贯通”、以战略任务为导向的“大兵团协同作战”模式,以及与链主企业深度合作形成的“创新联合体”等有效策略,利用创新资源的桥接、外溢与增值机制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释放资源厚度的潜力、人才密度的活力以及科研强度的内力,旨在探索并建立起一种有组织、高效率、系统集成的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
作者简介:魏阙,副研究员,之江实验室发展战略与合作中心。
来源: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