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 加快浙江省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4-08-22

|

来源:之江策

浏览:

编者按: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本要义和精神实质,“之江策”理论传播平台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刊登广大社科学者研究成果。今日推出《加快浙江省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数字经济是浙江省的一张“金名片”,而人才是深化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的第一资源。基于此,浙江省相继出台了高技能人才倍增、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等多项行动方案,旨在加快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继续优化引人、育人、用人等举措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这对贯彻落实今年浙江省新春第一会作出的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战略部署、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有着重要作用。

01浙江省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的先行者与领跑者,浙江省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已逐步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与评价机制,较好支撑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1. 数字经济人才初具规模,人才需求与供给结构持续调整

‌2023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高达50.6%,迅猛发展的数字经济对人才需求大幅增长。据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2023年8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显示,当前浙江省数字经济人才需求规模排名全国第4位。但数字经济相关专业毕业生培养周期较长,难以短期内解决数字经济人才匮乏的问题。德勤中国《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人才缺口约为2500万至3000万。‌为此,浙江省‌2023年出台了《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高技能人才倍增行动方案》《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等,以增加数字人才的有效供给。预计到2027年,浙江省累计开展100万人次以上数字技能培训;到2030年末,培育1万名以上数字技术工程师,‌将浙江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人才集聚地。

2. 人才培养机制已然确立,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正在探索

2023年开始,浙江省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和一系列政策举措,‌鼓励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数字技能人才生态圈和人才共育体系。‌根据全国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推进联盟的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有17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29所高校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24年以来,浙江省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三支队伍”建设,结合实际推进数字经济人才的引育工作。与此同时,部分高校或企业正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合作,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精准对接,联合政府、企业、行业、院校等多方力量,培育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性人才。例如,温州大学浙南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构建了符合产业需求导向、跨界交叉培养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政采云公司联合浙江经贸职院等高校,构建了互联网生态人才培养池。

3.人才评价机制渐趋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

浙江省于2023年出台《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打造数字人才职称专业体系与职业发展通道,针对职业大典中的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新职业,分别设立职称专业,还通过“一试双证”试点‌贯通企业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近年来,政府坚持将“三支队伍”的数字化素养和能力培养作为“数字浙江”建设的重点工作。浙江实施多项工程大力引育高端数字人才,全面推进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和数字技能人才提升行动,构筑数字经济人才高地;加强干部队伍的数字化素养培养,强调用数据来支撑问题分析、管理决策与执行监督,将数字化能力纳入测评干部的重要指标。据《洞察数字经济产业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2月底,浙江拥有数字经济授权发明专利10152件,数字经济领域专利近四年年均增长27.8%,稳居全国第一。2023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8.5%,高于全部投资42.4%,并在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催生了众多科技公司,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02浙江省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经验

浙江省在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不仅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

1.以优质营商环境吸引数字经济人才聚集

在营商环境打造方面,浙江颁布了《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地方法规,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等多项改革举措,以整体智治撬动省域全方位变革,2021-2022年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经验被世界银行专题报告并向全球推介。2023年浙江更是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到“一号改革工程”高度来推进,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优化提升五大领域环境,并采取16个专项行动。2024年,浙江省专门出台了推进数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标准规范、发展生态和支撑平台三大数商环境优化的任务。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中,营造“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政务服务新生态,在政策、人才、金融、科创等方面提供更广泛而深入的集成服务。在吸引数字经济人才聚集方面,积极推动人才认定、落户购房、贷款融资等“一站式”服务整合集成。

2.以顶层设计统领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培育

浙江领先全国大力发展信息经济,2023年,省委提出以更强力度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全省构建起“1+8+11”的省市一体政策体系。在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培育方面,先后制定高技能人才倍增《行动方案》,从培育机制、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18条政策措施;出台《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从培育方式、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8条政策举措,具体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实操”方式,按照职业、方向和等级开展数字技术人才培训。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实施三批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培训机器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14种职业人才。各地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施数字人才培养,如杭州市余杭区成立未来数商联盟“数字学院”,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满足数字人才“一试两证”要求;衢州市举行数智职业技能、数据挖掘等大赛,达到以赛促训培养人才的目的。

3.以改革创新激发数字经济人才创新潜能

浙江省通过众多举措激活数字经济人才创新潜能,‌包括引进高层次人才、‌布局人才链条、‌优化人才政策以及‌推动产业数字化等方面。‌其一,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人才引育,‌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人才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为人才提供高额补贴、购房优惠、子女就学便利等福利,‌ ‌还邀请人才为重大决策建言献策。‌其二,积极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来规划人才链,重视平台、项目、资金与人才的协同配置,引导并支持人才创业创新。‌其三,出台专门的人才政策以加强数字技术工程师、数字技能人才等的培养,对数字经济人才开展培训和评价,并构建灵活的人才评价机制,破除学历、职称等传统单一衡量标准的限制。‌其四,‌全面落实“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部署,‌系统布局并深化数字浙江建设,‌通过云计算、‌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全面发展,‌激发数字经济人才的创新潜能。

03加快建设浙江省数字经济“三支队伍”的建议

目前,浙江省围绕“一号发展工程”已出台多项专门人才政策,结合对浙江省各地区的调研,本文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1.完善引人标准和政策,构筑数字经济人才全链条生态体系

一是由省人力社保厅牵头制定数字经济人才引进标准,完善数字经济相关的技术创新人才、企业家与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等分类认定条件,探索人才举荐、人才互认、比赛识才等数字经济引才机制。二是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优化人才链,构建浙江省数字经济精准引才的“三张清单”,理清“需求清单”“分布清单”“政策清单”,加快打造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等多类型、多梯队的“人才矩阵”,同时建立省级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提供全链条人力资源服务。三是搭建国际一流的数字技术研发机构和开源创新平台引进人才,深入实施人才计划引进顶尖科学家、科技型企业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鼓励浙江省高校和企业通过与国际数字经济领域名校名企共建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等方式柔性引进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及团队。

2.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健全数字经济人才共育机制

一是加强浙江省高校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建设,大力支持建立数字经济专业院系、交叉学科体系和双学位培养模式,培育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并引导高校采取挂职、培训、外聘等方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切实践行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要求。二是建议教育部门牵头,构建政产学研多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制定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大纲与标准,明确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应该承担的职责与任务,鼓励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层次分明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落实“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战略要求。三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强化合作,探索“数字经济+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在课程开发、实践基地建设、师资培养、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引导高校与龙头企业合作实施高素养数字劳动者在职培养工程,壮大浙江省“数字工匠”人才队伍。

3.优化制度环境,促进数字经济人才培育成长

《决定》指出:“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为营造有利于数字经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指明了方向。一是优化创新数字经济人才评价方式,构建分类评价标准体系,突出人才发展实绩与技术创新贡献,在省部级重大科创平台中下放人才计划、职称等自主评审权,切实做到“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二是政府搭建“擂台”,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谋划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创新创业等项目,支持企业家和科技人才“揭榜挂帅”,培育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三是积极打造“数字经济创客空间”,为数字经济人才创办企业、进行科研与成果转化、开展产品交易等提供全程全域的便捷服务,并探索将专利、商标、科技发明等数字科技成果转化为货币或股权,以激发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的动力。

4.创新用人机制,激发数字经济领域“三支队伍”人才活力

一是加强对数字科技人才“减负赋能”,破除各类体制机制障碍。针对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探索更为柔性、宽松的管理方式,赋予数字科技人才更大的科研自主权,实施项目包干制,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的方式持续激发数字科技人才的活力。二是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民营企业家的活力、动力和创造力,优化数据要素资源配置,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创新,为数字经济企业的发展和创业者提供场景支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三是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启动“浙江数字工匠”认定工作,制定统一的数字技能认证与等级标准,在技能竞赛、岗位聘任、职务晋升等方面为数字技能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鼓励企业设立数字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数字技能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四是加强数字化干部队伍建设,增强领导干部的数字思维、数字认知和数字技能,强化数字治理的领导力建设,建立健全数字法规与安全监管体系,提升领导干部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陈畴镛. 数字中国战略的浙江溯源与实践[N]. 浙江日报, 2023-12-18(版次:00007版)

胡翀. 我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N]. 浙江工人日报;2024-03-22(版次:00001版)

冯玉成. 衍生品交叉复合型人才需求与辅修教育模式探析[J].中国证券期货 . 2023 (05), 34-38.

刘淑春, 金洁.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治理体系[N]. 中国经济时报;2023-09-27(版次:A04版)

刘迎秋. 构建政府与企业间良好法治关系[N]. 浙江日报, 2023-08-07(版次:00007版)

蒋欣如. 浙江打造数字技能人才集聚地 [N]. 浙江日报, 2023-05-20(版次:00003版)

金春华, 王逸群. 优化营商环境,浙江又有重头戏[N]. 浙江日报, 2024-03-17(版次:00002版)

佚名. 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浙江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政策扫描[J]. 今日浙江, 2023(7), 30-34.

谢清.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大学生核心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 2024 (3), 174-176.

曾晰.【“数字工匠”培育的实践与思考④】健全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支持新兴产业发展[N]. 工人日报, 2023-09-18(版次:07版)

作者简介:

奉小斌,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弗吉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151人才工程、高校领军人才等培养计划。主要从事创新与质量管理研究,主持国家自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浙江省哲社成果奖二等奖和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陈畴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院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数量经济学会会长、浙江省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曾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

课题信息: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青年英才培育)专项课题“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下企业跨界创新的模式、机理与对策研究”(23QNYC09ZD)

来源: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