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 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二)

发布时间:2024-08-15

|

来源:“之江青年学社”公众号

浏览: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迅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大家纷纷表示,要从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中坚定高水平建设社科强省的使命担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年社科力量。现将部分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学习感悟摘编如下。

陈衍泰 浙江工商大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意义深远,为指引国家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作为一名经济管理学科大学教授和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深感振奋。全会强调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全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举措,为我们的大学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动力。后续将结合“八八战略”指引下的浙江经济发展实际,尤其是针对浙江数字经济和民营企业,深入研究和探索如何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策略,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人才,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杨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系统擘画了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蓝图。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创新管理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对未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方面,要坚决贯彻落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面向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重要目标,以经管类交叉拔尖人才培养为主攻方向,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贡献师者力量。另一方面,要坚持开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学术研究,尤其是立足浙江“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扎实开展理论升华、咨政建议和经验推广工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学者智慧。

黄文礼 浙江财经大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作为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我们要坚持“真”“情”“实”“意”,注重改革实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正确方向,深入研究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远大的理想,勇于创新,提升学术水平,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成果。同时,我们要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实际,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每一个社科学者的努力,要以“钉钉子”精神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不断推动改革取得新成效。

刘洋 杭州师范大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和新举措,既关注解决发展的新问题,也注重破解发展中的旧顽疾。近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创新活力不断增加,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体育供给方式表现出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特点。为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这对于运动项目行业、地方区域的体育资源要素“破圈”,实现市场规则的统一,推动多元协同共治的体育治理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刘爱生 浙江师范大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无比深远的意义。作为高校教师和社科工作者,除了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之外,我们更应关注创新文化土壤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特定的有利于创新的文化土壤,营造这种土壤往往比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更为重要。有利的文化环境下,新思想、新方法、新范式会从边缘走向中心。

姚晓阳 中国计量大学

作为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深入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在“守正创新”道路上的坚定信念与非凡魄力,这份制度与文化自信如同灯塔,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其中,关于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的构想,不仅彰显了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关系的深刻洞察,更在当前现实逻辑下展现出高度的战略眼光与系统思维,为我们高校社科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青年社科学者将紧密围绕三位一体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勇于探索未知,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力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转自“之江青年学社”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