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双循环主体转变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方式转型与产业升级研究
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批准号:21AJL008
所在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项目负责人及单位:牛志伟(浙江工商大学)
进行时间:2021.09-2024.06
最终成果:《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方式转型与产业升级研究》(研究报告)
代表性论文:
(1)《营商环境优化、人力资本效应与企业劳动生产率》,《管理世界》,2023年第2期。
(2)《产业链现代化与农业基础作用:产业部门协同发展的视角》,《商业经济与管理》,2023年第12期。
(3)《新发展格局下的需求侧管理与“堵点疏通”》,《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3年第7期。
02 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一)主要内容
借助全球价值链,我国制造业实现了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要素禀赋的不均衡、不充分得到了改善,各细分产业的GVC地位优势明显,但是依然呈现“高端外部依赖”,无法占据各产业链的核心地位。为什么主要的细分制造产业的贸易比重和中间品增值比率的优势没有能根本改变其在产业链中的从属地位?为什么高端要素和高端市场等依然在外?对此,现有的以单一要素为视角的、局部思维的产业升级理论无法提供合理解释,有待于综合考量资源配置方式转型问题。同时,国内国际循环双轮驱动的主体由侧重国际循环转向了国内循环,要素资源(包括要素禀赋)需要相应进行调整,由此我们有必要探究制造业资源配置方式转型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基于产业升级理论的系统梳理,创新性地将产业升级的评价指标概括为产业垂直结构升级、产业水平结构升级、产业效率提升、产业效益提升等四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国际比较研究。二是,产业升级与产业竞争力具有直接的关联,波特钻石模型作为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理论,其“显示性指标——说明国际竞争力的结果”,事实上就是本研究所界定的产业升级的主要表现,其“分析性指标——解释国际竞争力之所以形成的原因”,事实上就是影响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亦即支撑产业升级的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基于此,本研究将钻石模型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进行拓展,借助其四种要素构建一种资源配置的理论,由此实现将影响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集汇于一个框架之下进行综合分析。
本课题研究依照以下逻辑顺序展开:
(1)国际循环为主体阶段我国制造业升级的事实特征。总结国内外关于产业升级从单一的垂直结构升级到多维度升级相关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素质两个层面拓展评价制造业升级水平的评价维度,构建了产业垂直结构、产业水平结构、产业效率、产业效益等四个维度。运用GVC地位、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产业效益等分属于上述四个维度的指标对我国制造业升级进行国际比较。
(2)基于系统思维,拓宽波特“钻石模型”并建立“国内国际双来源资源配置”模型:①生产要素:从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基础设施等层面进行三类所有制企业投入与产出的比较;②需求条件:从消费意愿提升、消费垂直结构升级、消费水平结构升级三个消费升级层面进行分析与国际比较;③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从制造业与其他大类产业的协同发展、制造业及其他大类产业国内集成配套能力进行分析与国际比较;④市场竞争结构:从制造业整体及其细分产业的三类所有制企业发展规模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分析与比较,把握在国际循环为主体阶段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方式的基本状况,揭示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方式“高端外部依赖”的结构特征。
(3)制造业升级与资源配置方式的回归分析。对我国制造业升级水平指标与其资源配置方式各要素之间进行回归因果关系分析,构建“产业升级水平—资源能力配置方式”二者相匹配的理论框架是本课题的理论核心内容。回归分析按以下逻辑顺序展开:①生产要素升级(高级生产要素)与制造业升级的回归分析;②需求条件(消费升级)与制造业升级的回归分析;③相关支持性产业与制造业升级的回归分析;④市场竞争结构与制造业升级的回归分析。
(4)逆全球化对我国制造业的挑战与机遇。以全球价值链逆转性变化为切入点,比较分析国际循环为主体阶段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的四类要素所面对的挑战:①生产要素:外资高技术企业在我国投入R&D人员与经费的意愿下降,加大了高级生产要素外部获取的难度;②需求条件:世界高端需求呈现“国产化满足”之趋势,依靠外部高端需求拉动本国产业升级的我国制造业面临风险;③相关支持产业:GVC逆转性变化对我国制造业高度外部依赖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带来严峻挑战;④市场竞争机制:外资企业来华投资意愿降低,外资企业的竞争和示范效应减弱。
(5)国内循环为主体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全面总结梳理前面的研究结论,从“国内循环为主体阶段我国制造业升级的目标”和“国内循环为主体阶段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方式转型的要求和方向”两个方面展开。
(二)重要观点
本研究基于国内国际循环主体转变的背景,以资源配置方式(从局部思维转向整体层面)作为框架,研究我国制造业如何实现更高水平升级的问题,并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数据和国内制造业主要细分产业的大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重要观点一:本研究的制造业升级与资源配置方式的回归分析结果总体支持了波特钻石模型四要素(资源配置方式)是影响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的基本论断:①制造业升级与高级生产要素存在因果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相互自洽的相关性,因此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对于建立产业竞争优势具有关键作用;②消费率逐年降低是各经济体的普遍现象,通过消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升级以及提升居民对本土制造业消费品的需求等多种渠道,能够共同拉动制造业升级;③相关支持性产业与优势产业休戚相关,通过融入全球价值链获取和培育所需资源和能力,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了较高的工业化水平;④外资企业对制造业升级发挥了引领作用,民营企业对于制造业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重要观点二:“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的核心是消费升级对于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消费意愿提升、垂直消费结构升级、水平消费升级等三个层面分析我国消费升级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最终消费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处于下游水平,且呈现下降态势,全球消费升级产生的外部高端需求对于我国制造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居民消费对品质和时尚的追求日益提升,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横向升级需求回归国产。
重要观点三:由“相关支持性产业”考察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状况,从制造业与其他大类产业的协同发展、制造业及其他大类产业国内集成配套能力两个方面展开。结果表明:①我国服务业、农业的增长指标与美国尚有较大差距;②相较于政府税收占比,产业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占、企业利润占比水平依旧过低;③对比西方发达经济体,我国制造业具备“先发”优势,而非服务业,制造业与其他产业具有很高的关联程度且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与推动效应存在降低趋势,服务业被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显著;④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农业现代化推进工业化,我国农业发挥基础作用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
重要观点四:从“市场竞争结构”角度考察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基本状况: ①在绝大多数细分产业中,民营企业总产值比重处于领先地位,但在科技含量较高新兴产业中仍低于外资企业,且存在缩小趋势;②在涉及国家战略安全或原本不具备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中,国企形成了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但随着比较优势的转换、国际竞争规则压力加大,国有企业涉足的领域有所收敛;③外资企业在科技含量较高的细分产业中依然保持显著的竞争优势,依然存在技术外溢,民企仍存在较大差距。
03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学术价值
(1)本研究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突破原有产业升级影响因素研究的单一局部研究视角,尝试性地对产业升级理论内涵进行了拓展,从理论上将产业升级拓展为产业垂直结构升级、产业水平结构升级、产业效率提升、产业效益提升等四个维度,同时尝试性地将产业升级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向资源配置能力提升进行拓展。
(2)本研究运用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尤其是对制造业升级与资源配置方式进行了回归分析,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升级四个维度的各指标与资源配置钻石模型四要素的各指标之间进行回归分析,探究资源配置方式与产业升级的关联和逻辑关系,论证了本研究提出的波特钻石模型四要素(资源配置方式)是影响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的基本论断,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
(3)本研究在理论拓展的基础上,分别从高级生产要素、国内需求市场、相关支持性产业和竞争结构等四个方面探寻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方式支撑制造业升级的机理,从理论上进一步梳理了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因素。
(4)本研究尝试性地对GVC地位指数进行完善,补充了“相关支持性产业”“配套产业”的评价维度,以考察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状况,为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农业等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以及提升制造业相关产业间的配套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应用价值
(1)本研究为资源配置方式和产业升级水平相匹配的逻辑构建,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分析支撑,为我国制造业转变原有的资源配置方式,加快培育本土高端资源,以实现更高水平升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举措提供决策支持。
(2)为了更准确地刻画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现实状况,与多数既有研究不同,本研究不是从制造业整体而是从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视角对中国制造业进行的相关研究,更准确地把握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状况和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更便于辅助相关部门针对不同产业实施不同政策而提升政策效果。
04 项目负责人简介
牛志伟,博士,教授,现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商业经济与管理》特约副主编。主要学术兼职有商务部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发明协会独角兽企业创新分会常务理事、经济学管理学中国学派60人论坛成员。
主要致力于产业升级与全球价值链、营商环境与市场公平等领域的研究,在相关领域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一般项目1项,其他横向课题10余项。在《管理世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成果40余篇,出版专著5部。研究成果曾获(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转摘10余篇次,入选《管理世界》2023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