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良渚博物院主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余杭区社科联协办的2024年良渚讲堂之“良渚青年说”在良渚博物院举行。5位来自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围绕博物馆展览收藏、中国传统建筑、考古学研究应用等领域作专题讲座。
李静宜围绕《博物馆展览前置性观众调查的实践——以“汉代玉器”主题展展前问卷为例》,主要阐述了在实习中开展的展前观众调查工作,从问卷结构设计切入分享了调研成果分析和经验总结,同时也向大家介绍了前置性观众调查的性质及作用。
牛美慧围绕《博物馆当代收藏概念的新思考》,从博物馆当代收藏的理论与实践溯源、概念与内涵、多重意义三个方面开展论述,通过分析提出博物馆当代收藏新概念,以期为博物馆当代收藏实践类型与特点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张子怡报告主题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自然观与人文观的融合》,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叙述:什么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传统”是否要被继承?通过洞察传统的本质,探讨传统建筑与特定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关联性,助力其现代传承与发展。
刘洛瑶从自己的研究方向出发,分享了《区域性汉画像石墓的关系探讨——以陕晋地区为例》报告,通过对陕北与晋西地区汉画像石墓进行形制分析、梳理传播序列,同时对两地汉画像石的配置布局、彩绘工艺和题材内容等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中民族融合、丧葬信仰、社会思想等问题。
郝泽奇的报告主题是《浅谈AI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常见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概念与技术,分享国内外人工智能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并结合自身研究探讨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传统的考古学研究方式,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良渚青年说”将持续作为“良渚讲堂”品牌体系之一,助力良渚文化研究成果宣传普及,搭建起良渚文化交流探讨平台,让更多年轻人在良渚遗址保护和利用的伟大事业中发挥青年之力、展现青春风采。
(余杭区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