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变得有意思又有意义?近期,海宁就刮起了一阵CityWalk风,每天都有大量市民走进社科普及基地,一边游览参观,一边打卡盖章,在一场场轻松惬意的漫游中,这些“文化名片”变得门庭若市。
“荟社科真情实意耀潮城人文之光”,这是今年海宁市推出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海宁市社科联从“武侠情怀”“诗意潮城”“书画潮城”“人文古风”“非遗传承”“乡愁情愫”等8个维度从全市的36个社科普及基地中精选其八,金庸故居、徐志摩旧居等也都在其中,市民可自由组合前往打卡,盖上所在点的限定版印章,并凭积攒的印章数量兑换社科奖品,这种文艺和潮流结合的方式获得广泛好评,刷新了市民的参与热情。
海宁市博物馆是海宁的文化名片,也是全市底蕴最丰富的社科普及基地,这里收录了6000余件馆藏品,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分别包含陶瓷、玉石、字画等20余类,历史的厚重、海宁的前世今生在此融汇交织……现场观者云集。同时,博物馆也结合社科普及,在科普周期间推出了制作蓝印花布、体验活字印刷、开设版画展等活动。
热闹的社科普及基地,因活动而锦上添花。南关厢灯彩馆位于景区内,是海宁市最热闹的社科普及基地,这里人流聚集,不管是市民逛街,或是游客观赏,都喜欢来这里转转。现场盖章的工作人员介绍,来灯彩馆参观的游客一直很稳定,打卡活动发布仅3天时间,光盖章本和名人文化纪念袋就发出了百余份,前来“打卡”的人更是翻上几番,日均人流量有近千人,周末还可以翻个倍。
小众的社科普及基地,也因该活动而广为人知。2023年新建的海宁市水利文化馆是市级社科普及基地,是海宁水利的“百科全书”,它位于由拳路和西山路交叉口北面,此前由于位置偏僻、开馆时间等因素,一直名气不显,但这几天也有市民轮番前来,在这里读懂海宁“水利故事”。
西山脚下的徐邦达艺术馆长期陈列展出徐邦达创作的书画作品、书画鉴定著作等内容,还经常开展学术座谈会和讲座活动,文化氛围相当浓郁。而这一站,也是最后的兑奖点。
现场,市民孙奶奶敲下了第五枚印章,短短一个上午,她和伙伴沿着CityWalk地图把市区的点位都跑了一遍。“先来盖个章,再慢慢参观。我是博物馆的志愿者,正好知道有这个活动,今年也是当志愿者的最后一年了。这次活动蛮好的,正好趁这机会在这些文化景点逛逛。”现场完成兑换后,拿到了一本《少年金庸绘本》,孙奶奶说准备拿回去给家里小孩看看,她还和伙伴商量着下午公交出行,争取把剩下的打卡点也跑一遍。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不但本土火热,影响力还辐射周边城市,吸引了杭州、上海,乃至湖南等地游客组团打卡。“这种形式挺好的,很生动。我跟张先生一起来过海宁三次,很喜欢徐志摩先生的诗词,这次通过这个CityWalk的活动再次拜访旧居,拿到了社科普及基地纪念印章,觉得特别有意义。接下来也想趁这个机会在海宁其他地方走走看看”来自上海的刁先生表示。另外,科普周期间省级科普基地云龙蚕俗文化园还接待了来自上海的124位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社科活动中感受海宁蚕桑文化的魅力。
本次活动让海宁社科普及基地在“五一”小长假之后又“火”出了圈,形成了“内火外热”共赏社科的良好氛围,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期间,全市社科普及基地接待群众10万余人次。
而除了CityWalk外,这个社科普及周,我市还开展了一系列社科普及活动,把社科普及的“精神内核”不断外延:如我市社科普及主题活动走进镇街专场,在周王庙镇开设“潮社科集市”,海宁粉塑、蚕俗文化、皮影、皮贴等25个集市摊位都在集市展陈;“潮社科书市”聚焦“社科阅读推广”,推出线上线下联动活动,线下有新华书店设立的社科丛书专柜,以及“我的十年寻纸路”“李善兰文化寻根”等主题分享会,线上也有“在不确定的世界中茁壮成长”等好书推广等。
本次CityWalk活动将社科与当下流行的盖章打卡相结合,增加了趣味性,激活了大众参与度,也把基地的接待模式从被动等上门变为主动迎上门。群众的喜闻乐见是最好的“成绩单”,下一步,市社科联将继续深耕社科普及,不断听取群众呼声,以基地为引开枝散叶,提升社科普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海宁社科涌向新的“潮流浪尖”。
(海宁市社科联供稿 转自潮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