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第二十二届省哲社奖获奖成果 |《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合法性动态获取研究 ——以“一带一路”海外园区领军企业为例》

发布时间:2024-07-04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

2023年12月,第二十二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本届优秀成果奖共评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应用对策研究与科普优秀成果奖和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三大类299项,其中一等奖60项、二等奖179项、青年奖60项。获奖成果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重大命题,按照“真”“情”“实”“意”总要求,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主线,立足浙江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伟大实践,聚焦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研究前沿,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发出浙江声音,彰显了浙江学人深厚的学术积淀、缜密务实的学术方法和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成果

点击播放视频

浙江工商大学陈衍泰教授等撰写的论文《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合法性动态获取研究 ——以“一带一路”海外园区领军企业为例》发表于《管理世界》2021年第8期,获“第二十二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简介

在党中央“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推动下,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然成为了中国跨国公司构建海外创新生态系统、探索对外投资新模式、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而有关海外园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克服“外来者劣势”、如何提升生存机会和发展能力,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的问题日益成为了学界、商界、政界研究的重点。

陈衍泰、厉婧等在《管理世界》2021年8期发表的论文《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合法性动态获取研究:以“一带一路”海外园区领军企业为例》研究表明在“从母国是新兴经济体到东道国也是新兴经济体”情境下,中国海外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多合法性阈值随着合法性聚焦点在内部、伙伴间和外部之间不断切换而产生影响。进一步剖析发现,为跨越多个合法性阈值,实现领军企业在东道国合法性水平的显著提升,其国际动态能力由国际利用能力向国际探索能力跃进,并在不断的交互影响中呈现出“低阶-中阶-高阶”的能力演化路径。本文从本质上探讨了中国海外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合法性阈值跨越和动态能力培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中国海外企业在弱制度情境下适应、整合,以及重新配置内、外以及伙伴间资源以巩固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具体研究结论包含以下三方面:

第一,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在弱制度情境下构建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中,由于创新生态系统具有生命周期的生物学隐喻以及多利益相关群体协同共生的重要特性,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多合法性阈值明显存在,并经历了聚焦点从以内、外部合法性为主过渡到以伙伴间、内部合法性为主并最终发展到以外部合法性为主的演变过程。

第二,在构建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载体的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不同阶段时,领军企业跨越多个合法性阈值所需要的国际化动态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弱制度情境下构建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是一个由国际利用能力向国际探索能力跃进的过程。

第三,本文构建了一个跨国企业为确保其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以合法性聚焦点视角识别多合法性阈值,并利用国际动态能力实现多阈值跨越的整合性框架。

本文对相关理论研究的贡献在于:一方面,本研究回应了Parente和戎珂等人(JIBS ,2019)有关创新生态系统方法在国际商务中的应用框架,并对跨越制度背景的价值创造和获取活动产生深远影响的结论,首次从组织合法性的视角对中国跨国公司如何嵌入脆弱的制度宿主市场构建、维持其在“一带一路”东道国创新生态系统并逐步得到相关利益群体认同的全过程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尽管国际双元能力被不少学者视为是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获取国际化竞争优势、跨越多个合法性阈值的先决条件,但对于如何跨越的认知仍旧空白。我们提出的框架对中国海外企业如何在弱制度情境下适应、整合,以及重新配置内、外以及伙伴间资源以巩固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基于上述结论,研究也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首先,经营海外经贸合作园区的领军企业培养将各类利益相关者群体的价值属性纳入考量范围的“生态系统”思维极为重要,而能否在不同阶段获得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和支持更是决定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所在。其次,考虑到利益相关群体合法性标准的异质性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的有限性,领军企业在构建海外园区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境按阶段划分关键利益群体,并将其视为合法性资源的主力伙伴将更具有效性。再次,由于国际化进程的各个阶段都将面临着特定的合法性约束,因此对于管理者而言思考如何在在海外园区的构建过程中及时、精准地调整能力才是其制胜的关键。最后,在复杂制度情境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的创新模式为获取在“一带一路”东道国获得可持续的动态竞争优势、实现“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走上去”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攻关项目(17JZD01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2032008)等科研基金的支持。

作者简介

陈衍泰,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管理学博士,德国洪堡学者,德国科隆大学应用经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曾在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萨塞克斯大学等从事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民营企业数字化战略、创新管理等。兼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担任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数字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中心”负责人兼首席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人才项目等科研项目。相关合作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二等奖等。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计划领军人才等。

厉婧,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讲师,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曾在美国、香港等多地深造学习。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国际化战略、平台生态战略、全球慈善管理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相关合作研究成果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二作者),已在《管理世界》、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