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26日上午,省社科联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专题学习研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会议精神,省委、省委宣传部关于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工作方案,并研究下一步贯彻落实举措。党组书记郭华巍主持会议并讲话,会领导班子成员作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要从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中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
会议明确,要从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中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重要内容。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要明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努力认清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准确把握在改革大局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
会议强调,要从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中坚定高水平建设社科强省的使命担当。根据省委、省委宣传部部署要求,将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推进改革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浙江探索建设“十大行动”结合起来,做到在学习领会上有更强自觉、在研究阐释上有更高要求、在宣传解读上有更好效果、在深化社科改革上有更大作为,确保全会精神在全省社科界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高水平建设社科强省”目标,继续在深化我省社科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上走在前、作示范。
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传播一体化机制,打造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理论高地。做好“深研”文章,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谋划设立一批重点课题,开展循迹溯源理论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凸显浙江辨识度的课题成果、理论文章、研究专著。做好“细释”文章,召开全省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广泛动员社科专家学者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撰写理论文章,认真解读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做好“广传”文章,发挥社科专家学者“千人宣讲、百人访谈”、科普基地讲解员、社科普及志愿服务团队作用,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发挥社科媒体宣传阵地作用,联动之江青年学者进行互动宣讲。 创新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机制,打造具有中国气派、浙江特色的新时代“浙学”精品。坚持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全面实施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三期方案,高质量完成年度重点研究任务。坚持全方位联动共建机制,推动设区市全部启动开展文化研究工程,凝聚上下联动、学界互动的整体合力;盯紧共建项目研究进度和研究质量,以精品提升文化研究工程的影响力、凝聚力。坚持全要素利用转化机制,重视发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当代价值,重视研究成果普及,使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完善智库大成集智机制,打造服务中心大局的社科赋能品牌。落实好“重大决策咨询研究快速响应机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加强决策咨询供需对接对话,为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落实好“高端智库牵引机制”,聚焦打造国家高端智库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智库,推进智库研究组织创新,构建智库人才高地,建立高效精干的智库成果转化团队。落实好“智库联盟汇智机制”,按照大版块、集群化的思路推进智库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智库创新能力和服务支撑能力,全面发挥好智库大成集智作用。继续打造“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金名片,进一步做好社科领域山海协作工作,推动“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走深走实。 优化社科服务和社科产品供给机制,打造提升公众人文素养的社科普及载体。注重内容创新,准确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文化需求,推动地方文化资源的活态传承、活化利用。注重平台创新,推动科普宣传“窗口”建设,用好“浙里社科普及”平台,加快推进基层特色人文空间建设,推动“人文社区”“人文乡村”“人文校园”“人文企业”落实到位。注重方式创新,构建起专业多元、充满活力的志愿者团队,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宣讲员队伍,打造层次分明、分布广泛、特色鲜明的新时代社科普及基地网络。 创新社科人才引育机制,打造“领军+青年”社科“浙军”队伍。进一步完善“精准引才和创新育才机制”,深入推动“浙籍学者回归计划”、之江社科学者培养计划,加速集聚、重点扶持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健全领导干部与社科专家联系制度,完善专家建言献策机制,落实激励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落细落实《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横向项目劳务报酬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提高科研经费中的绩效激励比例,加强对横向项目的经费使用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破除“五唯”倾向,建立健全以创新质量与贡献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 完善社科组织体系建设机制,打造党组织领导下的大社科工作格局。在加强顶层设计上再突破,进一步完善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议事范围和工作规则,为指导和推动全省社科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在完善基层体系上再突破,深入推进全省社科系统群团改革,完善基层社科联组织体系,加强基层社科阵地建设,加强业务主管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学术共同体建设水平。在深化数字化改革上再突破,高标准建设数智社科联,完善数智社科联框架体系,提升科研平台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撬动社科工作全面数字化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