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12月,第二十二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本届优秀成果奖共评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应用对策研究与科普优秀成果奖和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三大类299项,其中一等奖60项、二等奖179项、青年奖60项。获奖成果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重大命题,按照“真”“情”“实”“意”总要求,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主线,立足浙江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伟大实践,聚焦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研究前沿,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发出浙江声音,彰显了浙江学人深厚的学术积淀、缜密务实的学术方法和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浙江大学张涌泉教授与复旦大学张小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郜同麟副研究员等所著《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一书,2022年12月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获“第二十二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点击播放视频
简介
本词典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重大项目成果,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这是一部收录敦煌吐鲁番文献特色语词和疑难俗字的大型学术词典,而以语词为主,所释对象既包括口语词、方言词,也包括有一定时代特色的名物词和佛教词汇,将填补敦煌学研究领域缺乏一部大型专业语词工具书的空白,解决读者阅读敦煌吐鲁番文献特殊词语理解方面和疑难俗字、通假字辨认方面的障碍,并为汉语史、近代汉字的研究提供较为全面丰富的敦煌吐鲁番文献方面的资料。
该词典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学术贡献主要有:
第一,集大成。本词典搜集的对象涉及所有敦煌吐鲁番文献,包括通俗文学作品、社会经济文书、佛经等,其中既有近百年间敦煌吐鲁番文献字词考释成果的汇聚,也有大量编者自己通读敦煌吐鲁番文献爬梳考释的条目。全书收词21939条,共550万字,收词丰富,释义、举证准确全面,反映了敦煌吐鲁番文献及其所处时代字词的整体面貌。
第二,探源流。本词典作者对字词的诠释并不是满足于简单的释义举例,而是把敦煌文献与其他传世文献结合起来,互相比勘,上探其源,下穷其变,力图勾勒出每一个疑难字词产生、发展、消变的历时脉络,既明其然,又明其所以然。
第三,明规律。以例读书是古人治学的一大法宝。本词典在字词的考释中,也注重字词演变规律的探寻,从纵横两方面勾稽其演变的通例,有很多编者的新知新见。
第四,释疑难。在汇集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词典对敦煌吐鲁番文献中的大量疑难字词进行了考释,纠正了不少相沿已久的错误校释。
第五,资料可靠。本词典的基本语料均来源于敦煌吐鲁番写本,每条引文都直接据写本原卷引录,而不是据后人的整理本转引,从而避免了沿袭前人校录整理中造成的失真和误改;而且所有例句都经过主编审定时的复核和推敲,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例句的准确和可靠。
第六,范式创新。本词典在编写体例方面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包括创建字词群、运用三重证据法、引用第一手资料、回答“为什么”等四个方面,特别是本词典把那些仅仅是因为形变或借音产生的异体字、通假字、异形词归并在一起来加以解释,系统建立了异体字群、通假字群、异形词群等三个类型的群,对探求字词的来龙去脉,对词义的解释,对读者的理解消化,极有助益。
该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被誉为“中国‘敦煌学’事业的‘三峡工程’”,评获浙江大学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特等奖(四届中唯一的特等奖)。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郝春文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书评指出:该词典“具有收录字词齐全、释义详尽准确、编排体例新颖等特点,堪称敦煌文献语词和俗字考释的一座里程碑”。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李宇明教授在《中华读书报》撰文认为:该词典“全景展示了敦煌文献语言的面貌,这样一部富有创新价值的大部头工具书,对推进敦煌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是我国辞典编纂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开创了学术型词典编纂的新范式,为我国辞书编纂的宏伟蓝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简介
张涌泉,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兼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敦煌文献整理、近代汉字、写本文献学研究。
张小艳,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敦煌学与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
郜同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敦煌文献、经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