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18年以来,平阳-乐清山海协作工程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平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农村环境改善的助推器、农民共同富裕的加力器。在2020至2022年的全省考核中,平阳-乐清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实现了显著的进步,从先前的排名末位跃至前三名,连续两年获得省级考核优秀,共获得省山海协作资金8300万元。2022年,省“产业飞地”与特色生态产业平台成功获批;至2023年初,两地获补助资金4800万元。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八八战略”的决策部署,其中“发挥山海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是浙江发挥自身优势、补齐短板的重要举措。2007年,乐清(中国市场经济发育最早、最有活力的县)与平阳(革命老区、历史名县)携手开启山海协作工程。自2018年起,平阳-乐清山海协作不断升级,从资金帮扶转向产业合作,从经济帮扶转向绿色发展,从单向帮扶转向双方共赢。多年来,两地携手在项目援建、劳务培训、消薄帮扶、文旅合作等多维度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群众增收、企业增效、生态改善,不断缩小“三大差距”,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两个先行”。
一、实践成效
1、加强产业项目合作创新“一园多点”模式
一是推进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2018年,平阳县旅投和乐清市国投各以货币方式出资1亿元,共同成立浙江平悦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开发主体,聚力打造平阳-乐清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同时,成立产业园管委会,统筹协调监督平悦公司项目建设,总投资1.58亿元的南雁荡山文旅综合体标志性项目的落地建成,成为南雁荡山旅游景区改造提升的龙头。两地建立山海协作共同招商新机制,联合外出招商,共享招商资源,实现项目共享。截至2023年,共招引社会性项目45个,完成投资61.4亿元,已建成腾蛟镇数学奥妙体验馆旅游集散中心工程等项目。二是创新“一园多点”开发模式。为充分挖掘平阳文化旅游特色资源,有效推进平阳全域旅游发展,根据平阳地域特点和产业特色,在全省率先创新推进“一园多点”模式。“一园”位于南雁荡山东西洞、碧海天城景区,“多点”即打造7个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区。以“中心辐射、特色突出、联动发展”为原则,有序推进“一园”建设,科学开发“多点”项目,形成以“一园”为中心,并以“生态+文化”有效结合的“多点”发展布局。实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有效串联整合平阳红色文化、名人文化、畲族民俗等资源,着力培育和发展优势明显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2、加强平台载体合作推进“三大平台”建设
一是重点推进“产业飞地”建设。2021年,平阳和乐清签署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共建意向协议,代表平阳从“受援”向“合作”迈出关键一步。2023年,两地山海协作翻开新篇章,平阳首次向乐清派驻干部,也是首次将“合作地点”设在乐清。两地成立“产业飞地”建设组织协调机构,以股份合作形式设立浙江乐阳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飞地建设开发主体,制定利益分配、要素投入、运营管理、招商服务、产业协作等五套机制,保障“产业飞地”建设有序推进。截至2023年,已落地项目11个,总投资53.8亿元。二是在全市率先启动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突出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编制平阳特色生态产业平台五年建设方案,指导平阳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园规划建设。2022年,总投资7.5亿元的高精度全自动三轴、五轴数控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在平阳经济开发区落地。三是大力支持“消薄飞地”建设。2019年,双方成立平阳县30个经济薄弱村入股的乐清市乐阳物业有限公司,并在乐清总部经济园推进“消薄飞地”建设。2019至2023年,30个股东村年均经营性收入约10万元,带动2.1万名村民增收。
3、加强乡村振兴合作探索强村富民新路
一是共建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两地相关部门确定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进行重点支持援助,建成凤林村、联山村、书阁村3个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乐清挂职干部作为3个示范点的驻村干部,对乡村规划、项目建设、产业提升等内容进行具体指导。二是出台发布援建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项目申报管理制度和筛选机制,每年组织开展援建资金使用情况绩效评价工作,组织相关乡镇与县纪检、县财政等相关部门监督检查年度两地山海协作援建项目建设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一步对山海协作援建项目(资金)加强管理。三是加强山海协作劳动力技能培训。近年来,山海协作援建资金采取供应商竞价方式,进行采购山海协作劳务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如中医推拿、母婴护理、短视频制作等,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共举办33个班次,完成培训人数15716名。
4、加强社会事业合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两地在科技、教育、文旅、卫生、消费等方面深度合作,持续推进社会事业合作更上新台阶,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一是教育领域。乐清5所示范学校和平阳5所山区学校组成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学校,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双方共同开展课堂观摩、研讨交流、教研共富等活动。2023年以来,设立市县级名师工作室(站)10个,招收学员86名;派遣名师支教10人,已完成同步课堂75节、研修活动36次,开发线上微课5门,惠及师生达4000余人次。二是文旅领域。邀请平阳参加在乐清举办的“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选送乐清摄影优秀作品、历代书法图片赴平阳文化走亲,组织乐清机关干部到平阳进行疗休养活动。三是消费领域。依托山海共富农优产品展销窗口等平台,推进平阳优质农产品在乐清扩大销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2020年疫情期间,在物资严重匮乏的时点,平阳及时统筹协调并发挥与乐清结对的3个乡镇的农业资源优势,赴乐清捐赠了总价值近50万元的农产品物资。
二、经验启示
1、以平台建设为载体:从资金援助走向产业合作
建设山海协作产业园及“产业飞地”是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拓展产业高质量协作的有效形式,为欠发达地区在加快与发达地区技术、产业、制度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搭建了崭新平台。这不仅有利于优化欠发达地区的投资环境、提升产业水平,也有利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形成产业优势互补、推动区域产业合作。如两地在“产业飞地”建立主导产业嵌合机制,提前确定项目分成比例,引导平阳企业主动融入飞地产业链、服务链,助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引导乐清优势企业赴平阳开展产业合作,加强各领域技术交流,共同打造跨区域的产业链体系。
2、以双向赋能为保障:从政府主导走向市场自发
山海协作工程既要呈现政府方面统揽全局的主导作用,也要突出市场主体在优化经济运转效率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自发的紧密融合。积极发挥政府先行撬动与引导职能,以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为欠发达地区结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帮扶项目建设,坚持市场化方向,在市场条件下进行升级合作。平阳-乐清山海协作产业园建立5年多以来,双方建立山海协作共同招商新机制,实施产业园核心区标志性项目1个(南雁荡山文旅综合体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9亿元,引导带动社会性投资项目45个、累计完成投资61.4亿元。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平阳西部山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域环境不断提升。同时,“筑巢引凤”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成了一批精品民宿项目。
3、以乡村振兴为样板:从示范引领走向多点突破
欠发达地区与结对地区围绕乡村振兴目标,在欠发达地区打造具有规划引领、示范带动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样板村,推动乡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两地以规划为引领,谋划一批具有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具有产业发展潜力的村庄,选择村两委战斗力强和发展意愿迫切的村庄作为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通过扶持发展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增加村级经济“造血点”。例如,示范点联山村近年来共获得乐清援建资金274.5万元,依靠这笔资金建设通村公路、整治村容村貌,扩建350多亩茶园和150多亩果园;村集体还和企业合股建设年出栏万头的生猪养殖场,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35-50万元。此外,通过示范引领,乐清还对联山村所在的闹村乡打造农旅小镇进行了全方位帮扶,涉及生态、旅游、产业等各方面的项目遍布闹村各地。
4、以人力资本为依托:从外部帮扶走向内生动力
共建产业平台与积极开展科技、教育、文旅、卫生等方面的协作,为发达地区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空间,也为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激发内生动力提供了条件。要充分挖掘欠发达地区的内部发展潜力,加快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产业、服务、就业等方面的广泛协作,联动培养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养与技术能力,不断提升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例如,两地开展培训意愿调查,结合企业用工、劳动者自身条件和培训意愿,培育开发电工、焊工、机械工、电动缝纫工、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培训课程,提升劳动力素质及就业参与率。
作者简介:
陈常,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平阳分校教育长、高级讲师、温州市“瓯江青年社科学者”。
王夙慧,中共乐清市委党校副校长。
潘盛端,平阳县社科联副主席。
李文杰,乐清市科学类社会组织联合党委副书记。
陈静慧,中共乐清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博士、温州市“瓯江青年社科学者”。
陈文益,平阳县发改局县对口帮扶中心主任。
课题信息:本文为浙江省社科规划“社科赋能行动”专项课题《山海协作聚合力 谱写共富新篇章——平阳-乐清山海协作的实践成效与经验启示》(23FNSQ112YB)的研究成果。
来源: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