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之江青年茶座(第十一期)| 弘扬“莫干山会议”精神,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改革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6-05

|

来源:省之江青年协会浙江发展研究中心、之江青年经济学小组

浏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40年前,一群青年经济学家组织的“莫干山会议”讨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故此,“莫干山会议”被称作是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开创性事件。40年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今年7月召开,其中一项主要议程是: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路程还很长,需要更多的青年学者继往开来,为中国式现代化改革“聚力蓄能”,让“莫干山会议”精神在新一代青年学者身上得到延续和弘扬。

6月1日,由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会和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联合主办的之江青年茶座(第十一期)在省委党校举行,会议以“弘扬‘莫干山会议’精神,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改革新篇章”为主题,特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莫干山会议亲历者常修泽讲述1984年莫干山会议召开的详情。同时,会议还邀请《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董希望、《治理研究》副主编胡重明、《财经论丛》编辑蔡华林、《浙江学刊》编辑毛伟和《浙江社会科学》编辑张翔宇等6位嘉宾参加,共同研讨如何做契合中国式现代化改革的学术研究。会议由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白小虎教授和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潘家栋主持。来自省内高校的20余名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及其他青年学者参与了本次活动。

专题讲座环节,常修泽教授讲述了莫干山会议“上山”“山上”“下山”三个阶段为国问策的精彩片段。常修泽教授指出,在“上山”前,当时学界和政界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讨论尚无定论,且存在价格问题、国企问题、金融问题等实践问题,迫切需要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莫干山会议应运而生。其次,常修泽教授回顾了在“山上”的研讨过程,讲述了当时七个研讨组(宏观组、企业组、开放组、流通组、金融组、农村组和理论组)主要讨论的问题和观点。接着,常修泽教授介绍了“下山”后,不同研讨组形成的决策成果,以及为中央改革决策提供思路和方略、推动经济改革理论研究深化和促进中青年经济学者队伍成长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互动交流环节,董希望从历史维度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革的阶段性、全面性、常态化特征,指出在改革动力不足和制度形成滞后的情况下,应构建完善的改革容错机制,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改革氛围,从而最大限度激发改革热情。之江青年学者胡重明就理论工作者如何为改革发声,如何传承和弘扬“莫干山会议”精神,如何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协作问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蔡华林指出青年学者应从小的切入点来探讨中央的国家重大战略,同时鼓励学者多写思想性的论文,从而实现理论创新引领社会发展和变革。毛伟认为当前经济学论文的模型泛化现象日益突出,存在“重模型”“轻结论”的问题,期刊界应努力提高审稿人和用稿人的学术水平,让科学、有效的数量模型见诸于世,不让错误的模型、伪模型见诸于刊,防止模型研究和应用的泛滥和混乱。张翔宇认为大量的测算指标类论文存在指标体系的偏颇性问题,忽视了众多的潜在指标,实证论文应聚焦某个维度,进而增强研究的针对性。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主任徐梦周教授分享了对莫干山会议和改革的认识,强调针对改革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的重要性。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杨志文副教授以义乌市国际贸易体制改革为例,阐述了当前地方政府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指出应在县级层面深度探索综合授权改革并加快修法进程,赋予地方更大力度的先行先试改革权,从而激活地方改革潜力和动力。

经验分享环节,常修泽教授就自身科研工作经历和取得的成绩做了经验分享,并对青年学者如何传承和弘扬“莫干山会议”精神提出了殷切期望。最后,白小虎教授作了会议总结。


(来源:省之江青年协会浙江发展研究中心、之江青年经济学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