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宋代玩具

发布时间:2024-06-04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源头,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孩子们会收到各式各样的新奇玩具。“玩具”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宋代的孩子们虽然没有专门的儿童节,但是他们也有琳琅满目的玩具陪伴成长。

泥塑与玩偶是宋代最受欢迎的玩具大类,像“磨喝乐”“泥孩儿”“泥婴”“土稚”这一类的泥塑玩具是当时的爆款,大人小孩都喜欢。《东京梦华录》记载,“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由此可见,七月初七不仅属于青年男女,同时也是“玩具节”。在这一天,各种奇巧的小玩具都会上市,“磨喝乐”尤其受欢迎,不论是寻常百姓还是皇家,都是“磨喝乐”的忠实粉丝。“磨喝乐”又叫“泥孩儿”,当时临安的许多泥塑艺人汇聚于西湖一带,那里便成了盛产“泥孩儿”的胜地,久而久之,便有了“孩儿巷”这一地名,沿用至今。

乐器类的玩具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陶哨、瓷哨、泥哨,因为其清脆的声音和精巧的造型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旋转时会发出嗡嗡声的空竹、精巧嘹亮的琉璃喇叭、花棒锤、小锣鼓,也是孩子们手里经常把玩的伙伴;流传至今的拨浪鼓更是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宋代拨浪鼓的制作工艺和今天没什么两样,鼓身有木质的、竹质的,还有泥质的和硬纸质的,材质多样、形态各异;鼓面则多用羊皮、牛皮、蛇皮或纸精心制作而成,鼓声清脆悦耳。

除了以上两种,宋代还有丰富的运动类玩具,如蹴鞠、击球、板球、风筝等等。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蹴鞠了,这可谓是一件国民玩具。不论是乡间还是都市,少年亦或成人,大家常聚在一起争相围簇踢鞠,力求让鞠不落地。在他们看来,能长时间保持鞠球在空中不落地是一种乐趣,所以这也被称作“筑毬鞠”。宋代少年们玩蹴鞠以“花打”为主,有点像现在孩子们踢毽子,他们在游戏中竞相使用各种花式踢法,以蹴球次数多者为胜,若鞠掉落在地则视为失败。

智力类玩具则是随着宋代市民阶层知识的普及逐渐发展壮大的。从象戏、弈棋、采选、打马,再到精巧的七巧板、益智图,以及充满策略的纸牌、华容道、九连环等,各式各样的智力游戏层出不穷,多达十几种。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围棋,在古代是君子“四艺”之一,是流行于士大夫之间的必修课。随着宋代平民社会的推进,这种高雅的艺术也逐渐普及起来,各个阶层的人都开始参与下棋这项智力游戏。益智游戏带有竞技性的同时,还能锻炼智慧和心计,在宋代广为流行。南宋时期,皇宫甚至还会面向民间招聘专门陪皇帝下棋的官员,在德寿宫遗址中我们也发掘出了一些宋代的围棋子,当时这类游戏的盛行由此得到了实证。

无论是从古籍的记载中追寻还是从现存的名画中寻找,宋代的玩具行业已经形成了产业,有专门的产学研体系。通过对宋代玩具发展的研究,足以写成一部厚厚的“宋代儿童生活史”。这些玩具不仅是孩子们的童年记忆,更是社会风俗和文化变迁的见证。玩具的更迭包含着寓教于乐的智慧与匠心,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杭州上城区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