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书香润泽心灵,读书启迪人生。“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自成立以来,举行了大量的阅读分享活动,一份份高质量的阅读书单持续更新。“荐书”栏目将继续根据各读书会荐书主题,择取优质好书与读者分享,让更多的人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畅游知识海洋,实现精神上更高境界的“富有”。
春晖读书社荐书主题:小人物的大故事
传统的历史书中,我们关注的总是那些大人物。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无羁豪迈,有“大丈夫应如是”的煊赫威仪,有“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枭雄气概,也会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无奈失落。
可是,在历史的大洪流下,大人物的故事固然能流芳百世,小人物的奋斗与挣扎也不可忽视。他们也许仅仅是为了求一个生存,不小心成为了撬动地球的那根杠杆;也许是因为无意间的一个举动,小雪球滚成了大雪球、最终掩埋了旧王朝。我们关注遥远时代的普通人,是因为他们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没有他们,历史就是不完整、不真切的。
小人物也有大故事,小人物也有大智慧。把历史放在显微镜下,从一个个具体的场景、具体的事件中,看到无数的神来之笔、令人拍案的惊人巧合,也许你会发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专注当下、做好现在,才是一切转变的开始。
推荐一《命运》
作者:蔡崇达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内容简介
99岁的阿太蔡屋楼预感大限将至,对匆匆赶来的曾孙“黑狗达”讲起自己的故事:从她9岁时跟阿母烧香问卜讲起,看着阿母向神明诘问丈夫的下落;15岁时被神婆预言“到老无子无孙无儿送终”,却被命运安排成了神婆的儿媳妇;婚后到处求医问药,但肚子始终没一点动静;陆陆续续收养了三个孩子(北来、西来、百花),在丈夫杨万流被逃台国军抓了壮丁(后寻机逃到马来西亚)、婆婆去世的家庭变故下,想方设法靠着几亩地和打零工养活了一大家人;把北来、西来送到在马来西亚经商的丈夫身边,张罗着百花的婚事;北来、西来在马来西亚发了迹,在小镇捐款建楼,成了故乡的名人;子女们也有了自己的子女,蔡屋楼发现“想要的都有了,可以去死了”,开始念叨“死亡”,热衷于参加死亡观摩团;念叨了一年又一年,三个子女去世了,孙子成年礼了,孙子结婚了,孙子有孩子了,孙子的孩子成年了……追踪死亡多年后,蔡屋楼的故事走到了落幕时分,死亡成了她亲密的旧友。她终是生下了自己的命运,成为自己命运的“母亲”。
作者简介
蔡崇达,198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东石镇,当代作家,“读懂中国”非虚构创作中心主任。已出版散文集《皮囊》、长篇小说《命运》,作品曾获《南方周末》年度致敬最佳报道奖、亚洲出版协会特别报道大奖等。
读书笔记精选
当“命运”横亘于泥沼和汪洋交相碰撞后留下的一地旖旎中时,我好似听到一缕浪花将魂灵打翻在无穷尽的海底。刹那间,无数潮湿的跌宕赤脚向她跑去,没有具象的鲜血淋漓,只是独自感受着几代人的迷惘与不安定在自己这寻到了最终归宿。而后又随着终有一死的枯老,淌向一场早已预备好的谢幕。
要如何描摹阿太来世这一遭,我想,大概是“抗衡”二字。她用一生的心力在荒芜的苦难中生出了无穷尽的坚韧,命运断她无儿无女,她却将北来、西来、百花的生命嵌进了自己始终沸腾的信仰里。一抹停于纸间、相隔万里的“吾妻来”,我看到的是无比汹涌的热忱在一同廓写着独属那个年代“爱”的命题,清澈而又生动。命运从始至终无法泯灭她对生活乃至生存的憧憬与理解,她义无反顾地蹚过一个又一个时而灰蒙、时而灿烂的日子,为的正是让那矢志不渝的告别能更为丰盈地留存在世界一隅。于她而言,告别与相爱都是抗衡命运后才能彻底打通的哲思,她生下了命运,将它抚养成了悲壮的离歌。
时代的巨浪下,命运常被聚焦在一生一死的片刻挣扎中。可我们总也忽略了,死的时候,灵魂应当是没有伤口的。它懦弱地将自己藏匿于千回百转的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由外在的无限羁绊和内里的究极平和构成的。
祝每一个在命运中读出生的希望的人,都能享受着爱而后背离荒芜。
丽水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陈周依缘
推荐二《昆仑海》
作者:海飞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9月
内容简介
《昆仑海》首发于《收获》2023年夏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是“海飞古谍世界”系列继《风尘里》《江南役》后推出的锦衣英雄系列完结之作。小说从一个战争遗孤出身的少年锦衣卫昆仑开始,通过以他为代表的小北斗门不断面临的家国情怀、个人意志和情感纠葛的多重抉择,以日落紫阳街、雾锁桃渚营、琉球国长夜、台州府明月四个章回,讲述了古代国安战士维护沿海边境抗倭击敌的故事。
作者简介
海飞,1971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中国内地作家、编剧。2004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闪光的胡琴》获得《上海文学》首届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一等奖,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相继担任过《大西南剿匪记》《旗袍》《从将军到士兵》《麻雀》《谍战深海之惊蛰》等剧编剧。相继获得第一届鲁彦周文学奖、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茅台杯”最佳长篇小说奖、《小说选刊》双年奖等。
读书笔记精选
在《昆仑海》这部作品中,作者海飞以其深厚的历史知识和精湛的叙事技巧,将古代谍报战线的故事融合进锦衣卫昆仑的生活经历之中,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世界。
小说的主人公昆仑,是一个由战争遗孤成长起来的少年锦衣卫。作者海飞巧妙地利用昆仑这一角色的成长历程,即昆仑和其背后的小北斗门,通过不断的抉择和牺牲,展现了深深的家国情怀和对个人信念的坚持。在这一个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时代,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场景描写使得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生硬记录,而是变成了鲜活的故事,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历史的厚重。
而昆仑的身份,不仅是一个锦衣卫,更是那个时代所有英雄的代表;昆仑的经历,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作者海飞通过昆仑这一角色,让读者感受到了古代国安战士的无私与勇敢,以及他们在国家安全面前所做出的重大牺牲。他们在沿海边境抗倭击敌的同时,也在维护着自己的信念和爱情,这种个人与国家、情感与责任之间的双重抗争,构成了小说深刻的主题。
作为作者,海飞在本书中的表现不愧是其多年来文学创作和剧本编写经验的集大成。他不仅在《昆仑海》中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功底,还成功地将复杂的人物情感和背景设定融合为一体,创作出了一部情节紧凑、主题深刻的作品。对于热爱历史、喜欢古代谍战故事的读者来说,《昆仑海》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浙大城市学院广告学专业 曹馨尹
推荐三《碌碌有为》
作者:王笛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微历史,以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一个个普通人和家庭的故事,逐步延伸至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展现人口的变迁、衣食住行、农村和城市的形成、秘密社会、风俗习惯、文人与教育、宗教信仰、法律与社会、宗族与家庭等等,让大家看到更细节的中国。
上卷“人、日常和文化”聚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人们为什么会“以貌取人”,服饰是如何反映阶层和社会变迁的?从集市到城镇,这种流通与集散的网络是如何形成的?古代真的无“礼”寸步难行吗?
下卷“家、群体和法律”,则讲述家族、群体和法律。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石,宗族力量不容小觑,那宗族是一个使钱生钱的公司吗?中国传统社会有“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人们真的都“书画琴棋诗酒花”,诗意地栖居?
看历史就像看电影,我们会看到全景、中景,但更真实的情景可能来自近景与细节。我们只有把历史放在显微镜下,倾听普通人的声音,才能看到更鲜活、更有血有肉的历史,感受中国社会的烟火与温度。
作者简介
王笛,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澳门大学讲席教授。
曾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英文学术季刊《中国历史前沿》(FHC)共同主编、中国留美历史学会会长等。作品曾获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著作奖、首届吕梁文学奖、中国会党史研究会优秀学术著作奖等。
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代表著作有《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社会史实证研究的方法转向》《那间街角的茶铺》《消失的古城》等。
读书笔记精选
“如果我们只关注政治史,就只能看到大海表面的波涛,而不能观察到政治波涛下面更重要的潜流。”历史不仅仅属于那些驰骋沙场、开天辟地的历史伟人,它同样属于一个个历史画卷角落的小人物。这部如同文字版《清明上河图》的作品,通过微观视角来说明社会,让历史变得有血有肉,让人物跃然纸上。
这本书的切入角度是日常的生活琐碎,但它又超越了本身,反映出微观现象背后的宏大问题,从中我们能够引发系统性的、启发性的思考。历史不只存在于那些耳熟能详的重大事件中,更存在于人们的行住坐卧之中,在小人物的 “碌碌有为”之中。正如杜二嫂——一个贯穿多个主题的核心人物,一个在历史洪流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同样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本书从别样的视角探索中国社会那些隐秘的角落,让读者感受古代社会的烟火人情,让思考更清晰,知识更贯通,理论更深刻。
浙江工商大学财务管理专业 俞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