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第二十二届省哲社奖获奖成果 |《走向协商的德育:现代性德育的困境与超越》

发布时间:2024-06-28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

2023年12月,第二十二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本届优秀成果奖共评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应用对策研究与科普优秀成果奖和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三大类299项,其中一等奖60项、二等奖179项、青年奖60项。获奖成果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重大命题,按照“真”“情”“实”“意”总要求,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主线,立足浙江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伟大实践,聚焦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研究前沿,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发出浙江声音,彰显了浙江学人深厚的学术积淀、缜密务实的学术方法和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成果

点击播放视频

杭州师范大学严从根教授所著《走向协商的德育:现代性德育的困境与超越》一书,2022年12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获“第二十二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类)。

简介

著作以坚持启蒙和反思启蒙为视角,围绕“现代性德育的本质”“现代性德育的困境”“现代性德育的超越”展开层层论述。这是一本剖析现代性德育困境和超越之路的学术之作,在推崇现代性德育中反思现代性德育,在倡导公共性教育中构建协商德育体系:现代性德育的本质是主体性德育,主体间性德育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主体性德育;作为主体的人是异常复杂的动物,具有多面性,因而,现代性的主体性德育具有不可避免的“矛”与“盾”,集中表现为个人自主培养和公共自主培养、合法性追求和合法律性追求之间的冲突等;自由主义的制度伦理教育、社群主义的品格教育和新儒家德育都无法消解现代性德育的困境;公共性教育是坚持启蒙和反思启蒙的教育,是超越现代性德育困境的一种教育,协商德育是正当且有效的公共性教育,是促使人成为完整人的教育;为了有效实施协商德育,教师既要成为“启蒙者”,也要成为“教化者”。

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学术贡献主要有:第一,聚焦“德育佯谬”,对现代性德育困境与超越展开层层论述。现代性德育强调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权利和自由。这种强调有其合理性,但却造成了现代性社会独有的“德育佯谬”问题:如让学生按照已有的道德规范行事,德育有时候需要采用强制的方式对待学生,但是这样的德育侵犯了学生的权利和自由,是不正当的德育;如充分尊重学生的道德自由选择权,则学生成人后,可能无法区分什么是道德所要求的,什么是道德所禁止的,这样的德育虽然符合现代性社会的道德要求,但却是无效的德育。第二,在坚持启蒙中反思启蒙。启蒙是时代所趋,无论我们愿意与否,都将卷入现代性启蒙运动中。但是,坚持启蒙,并不意味着我们仍然要按照传统的启蒙方式进行德育,我们可以在汲取既有启蒙经验的基础之上,实施新的启蒙。著作强调在坚持启蒙中反思启蒙。第三,指出协商德育是消解现代性德育危机的重要路径。著作指出主体性德育、主体间性德育,以及当下流行的制度伦理教育、社群主义的品格教育、儒家德育都无法消解现代性德育困境,只有协商德育才能有效应对现代性德育困境。

该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与专著直接相关的前期成果共16篇,其中在《教育研究》上发表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6篇;相关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1项。

作者简介

严从根,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执行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