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如何打造网络安全人才建设的“黄金甲”?

发布时间:2024-06-11

|

来源:之江策

浏览:

网络空间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角力的战场,恐怖主义和犯罪分子也逐渐将其活动转移到网络空间,安全格局不断演变。保障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是第一资源”。本文从推动网络安全人才供需匹配的视角提出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1、我省网络安全威胁加剧

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浙江是中国境内受恶意程序攻击和大流量攻击的集中地之一。

(一)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网络攻击的重点目标。浙江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将会推动以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2021年,浙江累计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85家,覆盖能源、交通、金融、医疗、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建设大量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二)基层单位成为网络安全防范的“阿克琉斯之踵”。随着数字化改革下沉,基层积累了海量数据。以数字乡村为例,截至2022年7月,“浙江乡村大脑”已归集各类“三农”数据超16亿条,涵盖地形、港口等敏感数据,以及生物育种等核心技术科研数据。一旦出现泄露问题,将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三)中小微企业是网络安全防范的脆弱点。浙江中小微企业数量已逾250万家,2021年思科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42%的中小企业在过去12个月遭到网络攻击,其中75%的中小企业客户信息落入网络攻击者手中。中小微企业受限于资金、技术、人员以及安全意识等方面因素,网络安全投入不足、网络安全体系搭建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中小微企业的网络安全事件极易通过其所嵌入的供应网络衍变成为攻击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跳板”。

2、保障我省网络安全 提升人才供需匹配的建议

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曾强调“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在网络空间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中,网络安全人才就是“战士”。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安全,需要一大批能够熟练完成任务的网络安全人才队伍支撑。

(一)确保网络安全统一指挥、协同合作。一是要完善多层指挥体系。安全指挥链充分下沉到基层,形成“省-市-区-街道(乡镇)”四个层级指挥体系;建立省内协调体制机制,细化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全流程,厘清权责分配。二是加强分系统协同合作。加强跨层级跨区域联合行动能力,对已经建立的网络安全应急协作机制开展更高频率和更有针对性的演练,边演练边完善,加强经验总结。三是系统梳理应急预案。结合对于网络安全威胁来源进行识别、监测、评估和治理,联合各部门对已经建立起来的专项应急预案进行系统梳理,确保综合应急预案和重点专项预案在重要领域、关键部门、“态势感知、持续监控、协同防御、快速恢复和溯源反制”全流程、“人防-物防-技防”全方位的覆盖。

(二)加强网络安全力量体系化布局。一是建立网络安全资源供需匹配战略。以人才为核心、科研力量为引领、软硬件为支撑搭建我省网络安全资源池,把网络安全资源储备和调用作为数字浙江建设的关键环节,结合我省网络安全时空特征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资源均衡分布、敏捷调度、供需匹配的战略规划。二是发布省域网络安全知识体系。浙江是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的“窗口”,也应成为国内推动网络安全知识体系构建的“领头羊”,亟需进行网络安全知识体系本土化,为专业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指导。三是布局科学装置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将网络靶场作为支撑前沿技术研究、实战攻防演练、人员培训的重要基础设施,并通过国家战略性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建设。密切跟踪国际网络安全科学装置发展前沿,立足现实需求,联合省内外优势企业、科研院所,从国家安全和区域发展的高度谋划布局一批网络安全科学装置。

(三)提高人才供需匹配专业化程度。一是加强网络安全人才队伍思政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本遵循,自觉践行“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开展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学习强国”平台在强化政治理论、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运用,“红”“专”并进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二是多元主体协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交叉融合与实践性强、迭代速度快。相关多元主体需协同联动,在培养方案设计、教材编写、实践平台建设和职业认证等方面加强合作,确保应届生能够与政策方向、行业标准、企业需求、任务特征精准匹配。三是加强网络安全人才评价指标复合性。立足网络安全人才职业属性,按照“干什么、评什么”原则,对研究类、攻防类、工程类、开发类、治理类、运维类等人才,以及对探索类、揭榜挂帅类、特色类、竞赛类、实战类等成果进行差别化评价。

(四)增加人才供应灵活性。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推动实施一批网络安全人才培育工程,构建高端人才蓄水池。设立专项资助项目,鼓励高端人才自主创新。建立以体现技能价值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在人才计划申报上,摘掉“非全日制”“同等学力”标签,提供绿色通道。二是筹建区域性人才社会化试点孵化基地,强化人才社会化引流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出台网络安全人才孵化基地发展政策措施,引导区域内基础设施好、实训条件成熟的单位打造人才孵化基地,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协作配套战略布局。三是运用飞地模式破解人才流动壁垒,打造区域人才发展共同体。推行“孵化在飞地、产业化在本地,研发在飞地、生产在本地,前台在飞地、后台在本地”模式引才聚才,引导地方政府研究制定促进飞地园区落地和发展规范,建立跨区域常态化协调机制。建立一体化人才服务体系,推进人才评价标准互认制度,实现人才政策融通。

作者简介:洪宇翔,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杭州市应急管理专家库成员、杭州市科学技术专家库成员。主要研究方向:应急管理与社会治理、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区域创新与人力资本。

课题信息:本报告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网络强国战略下网络安全人才需求匹配机制与培养路径研究”(CIA200273)阶段性成果

来源: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