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发乡村文化发展活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群众对非遗的了解,提高全民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意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近年来,平湖市社科联积极探索如何使非遗“破圈”,通过整合资源,开展研学、课堂、节庆演艺等文化活动,努力培育非遗传承发展的土壤,让非遗扎根乡镇、融入生活,促进非遗的弘扬与传播,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一、非遗+基地建设,从单一型基地到整合型基地,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平湖市社科联依托平湖市社科普及基地非遗展示馆,通过传统非遗展陈与现代数字科技相结合,集非遗保护、传承、互动为一体,以“泖水乡关情”为线索,按照“还原非遗项目在新埭人昔日生活中的角色”的展示逻辑,设置乡节、乡亲、乡贤、乡艺四块展成内容,通过情景式、温情化的展示手法,呈现新埭非遗之丰富,使非遗文化更具游览和观赏性。
二、非遗+研学模式,从单一看非遗到体验互动为一体的非遗研学模式。平湖市社科联开辟多个非遗体验项目,如清风姜基地体验腌姜制作,非遗传承人于照法剪纸课堂,跑马灯制作以及体验等,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同时,开展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传播非遗文化,通过“活名片”的形式,使文化走出去,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三、非遗+节庆演艺,从单一节庆演艺到推出非遗民俗节目。平湖市有着丰富的节庆文化和非遗演艺,如元宵节,贺新春、庆丰收演绎的跑马灯;鱼圻塘庙会上的龙旗龙伞舞;在山海几千重表演的泖水机云鼓等。通过节庆演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使非遗文化在“活态”继承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
未来,平湖市社科联还将继续拓展“非遗+”模式,积极发挥直播、新媒体等方式,让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生活接轨,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新时代焕发非遗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平湖市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