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富阳区社科专家走进蒋家村

发布时间:2024-04-19

|

来源:杭州市富阳区社科联

浏览:

4月12日下午,为进一步挖掘鹿山街道的人文历史,助力人文乡村建设,吴刚强、盛忠民、叶青青等社科专家走进蒋家村,了解该村的人文故事。

据村里的老人讲,蒋家村其实是个被水冲出来的村庄。

南宋初年,北方诸多百姓跟随宋室南迁,处于富春江边的蒋家村吸引了很多人家落户,人称“千家村”。多年后,该村暴发了一次严重的山洪,俗称“九龙出蛟”,房屋几乎全被冲毁,百姓死伤无数。千家村一夜间被夷为平地。元朝年间,人们又开始在此地建房,并渐成规模。明朝初年,富阳中沙一位宋氏长者途经此地,发现此处地理位置优越,于是决定在大坞山脚处建一座庙,以镇水患。几年后,庙堂建成,取名“安民殿”,以佑百姓。安民殿前后左右四殿,佛堂庄严,颇为壮观。宋氏长者年事已高,邀其外甥蒋德华住堂主持。蒋氏宅心仁厚,精通医术,治病救人,分文不取。时间一长,声名远扬,四邻八乡称其为“蒋大菩萨”,渐渐地,村庄也更名为“蒋家村”了。

跟有些村庄不一样,蒋家村没有世居的大族,居民都是从各地陆续迁移而来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支,他们来蒋家村落户,与水有关。20世纪50年代,新安江水电站动工建设,淳安县和遂安县的贺城、狮城这两座古老县城以及茶园、港口、威坪等几个千年古镇居民因此要搬迁,移民人数超过27万人。1957年至1959年,蒋家村安置淳安县赋溪乡三村联盟社89户总计401人。移民船队到达黄沙头江边,蒋家村全村村民到江边迎接移民。男劳力帮助搬运,妇女陪伴移民,指引道路,老人在家烧好饭菜送到移民家中。移民们勤劳朴实,吃苦耐劳,与当地村民和睦相处,互学方言、通婚结成亲家。移民擅长的辣椒酱、塌饼等,还丰富了蒋家村的美食文化。到2022年,新安江水库移民到蒋家村60余载,发展到300余户近900人。

在蒋家村里,最高的景点和最深的景点都与水相关。最高的景点是建造于七八十年代的一座水塔。该圆柱形水塔高约15米,底部直径约2米,是当年村庄的储水、供水设施。最深处的景点,是村中几口见证蒋家村历史的古井。自古以来,蒋家村先民挖井取水,提供日常生活用水,也解决坑边纸生产水源。每个自然村都有井,金家厅自然村的王家井、杨家井自然村的杨家井、葱门头自然村的葱门头井、热湖塘自然村的大井和小井、瑞丰寺自然村的瑞丰寺井,均是百年老井。这些古井,井深都在10米左右,井壁用石块垒起并留有踏脚处,以备必要时人上下,井口有颈圈。20世纪90年代,村民家中接上了自来水,古井逐渐废弃了。村中央尚存的杨家古井、石凉亭古井,像历经沧桑的老者,接受着人们好奇的探询。

在蒋家村北面,有一个美丽的小区,以水命名,“水印林语”,极富诗情画意。水印林语小区的南端,是一个清澈养眼的大水库——大坞水库。水库中央有一个小岛,林木葱茏,让人联想到西湖的湖心亭。小岛虽然只有几个平方,却给水库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美感。在热湖塘自然村中央,有一棵古樟,树龄410年,树高18米,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热湖塘,故名思义,该村原先有个水塘。看来,蒋家村的景点,还真与水有着莫大的因缘。

社科专家们表示,蒋家村要充分保护利用好现有的水景资源,讲好故事,串点成线,文旅结合,推进人文乡村建设。

(杭州市富阳区社科联 供稿)